宋代書院。開寳九年(公元976年)經彭城人劉鰲倡議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位於湖南善化縣(今長沙市)西嶽麓山抱黄洞下,故名。其地前臨湘水,後倚青山,林木葱籠,鳥語花香,確爲讀書聖境。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潭州太守李允加以擴充,建有藏書樓,學生達六十餘人。國子監頒予諸經義疏、釋文及《史記》、《玉篇》、《唐韵》等書。後真宗命周式主持書院。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山長周式呈請州太守劉師道擴建,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真宗賜“嶽麓書院”匾額,並增撥内府藏書。書院之盛名滿天下。南宋初年燬於兵火。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湖南安撫劉琪重建,聘張栻主教事。張栻嘗與朱熹論學於此。朱熹任湖南安撫使時,聘醴陵貢生黎貴臣任講書執事,置田五十頃,學生雲集至千餘。時有“瀟湘洙泗”之稱。明清兩代屢加修葺,仍爲當地學術中心。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爲高等學堂,後又改爲師範學堂,今爲湖南大學。現存建築爲清代所建。書院前廳左右兩壁石刻“忠孝廉節”四字,爲朱熹手迹;“道南正脈”木匾,爲清乾隆所賜;廳下左廊石刻“整齊嚴肅”四字,爲清御史衡山歐陽正焕所書。附屬建築有文昌閣、御書樓、六君子堂、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經堂、赫㬢臺、自卑亭等。參閱《文獻通考·學校七》、清·黄宗羲等《宋元學案》、《湖南通志·學校七》。

嶽麓書院
(湖南省長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