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愤不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愤不启 孔子认识理论与教学方法之原则。 意谓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集解》引郑玄曰: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 如此,则识思之深也。 《说文》:“愤,懑也。启,教也。”朱熹《论语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启,谓开其意”。盖孔子认为必须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产生了求知欲,然后进行启发,教学效果才会显著。强调教者循循善诱,学者积极思考。 这一原则对后世认识实践与教学实践有重大影响。《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导)而弗举,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都在孔子启发性原则的基础上有所发挥。 参见“不悱不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