帊读音p·a(ˋ),为a韵目,属a—ia—ua韵部。普驾切,去,祃韵。同“帕”。 上一条: 汃 下一条: 仨 帊帕pǎ同“袙”。残帛或帐子。残帛或帐子布即织坏或不细密粗糙之布,关中谓~~布。例:这布粗糙织的~! ❍ 布粗~~的不结实。 《集韵》:“帊,残帛。”又“帊,帐。或作袙。” 帊ㄆㄚˋpà二2645①名用来包放东西的巾;手巾。⑴西南官话。四川。张慎仪《蜀方言》:「手巾曰~。《说文》:『帛三幅为~。』俗作帕。《南史・张讥传》:『错綵经帕即母之遗制。』」⑵闽语。广东汕头〖 〗。䴹~蒸米面饼食时用来垫蒸笼的巾。福建厦门〖 〗、〖 〗。②动包盛东西。闽语。广东汕头〖 〗。挈条浴巾来~撮米用条浴巾来包这些米。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起居部 > 居處 > 帊 帊 pà 通作“帕”。巾,手帕。猶今之手絹。《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觀人圍棊,局壞,粲爲覆之。棊者不信,以吧蓋局,使更以他局爲之。”《南史·張譏傳》:“每歲時輒對帕哽咽不能勝。”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中:“安鴻漸有滑稽清才,而復内懼。婦翁死,哭於柩……〔其妻〕曰:‘汝哭何因無淚? ’漸曰:‘以帕拭乾。’” 帊pa8E8D 〈文〉❶手帕。 ❷头巾。 帊pà❶道士所穿类似袈裟的法服。《南史·隐逸传》:“(关康之)散发被黄布帊。”五代甄鸾《笑道论·观音侍老》:“道士服黄巾帔,或以服帊,通身被之,偷佛僧袈裟法服之相。” ❷手帕。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三:“手帕……帕也作帊。” 帊pà [书] ❶ (巾帕) handkerchief ❷ (头巾) scarf; kerchief ❸ (布单) sheet ❹ (布袋; 口袋) sack made of cloth; bag ❺ (帐子) bed-curtain ❻ (道士所披之衣) Taoist ro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