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式xileshi
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对一种主观主义创作倾向的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席勒式”来概括一种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并非对席勒文学创作的全面评价。席勒是德国18世纪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剧作家。他的创作表达了德国人民要求民主、自由和统一国家的合理愿望,因而具有极大进步意义。恩格斯称赞他的剧作《强盗》“歌颂了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赞扬他的《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但席勒在戏剧创作上的确存在着非现实主义倾向,马克思、恩格斯对他的批评是完全合理的。
“席勒式”也就是从观念出发,图解概念,把人物当作作家主观思想传声筒的一种主观主义创作倾向。这种创作倾向不是从生活出发、经过艺术概括来塑造个性化与概括化完美结合的典型形象,并借此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这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某种观念的化身,他们缺乏个性,缺乏内在情感逻辑与生活逻辑,嘴里说着以他的地位、身份所不可能说出的话,从而变成了作家主观思想的传声筒。在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中,几个主要人物都是如此。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急需文学作为宣传武器来发挥作用的时候,也没有理由违背艺术创作的独特规律来进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