幞头象简
指头戴官帽,手执象牙笏板。这是第七十一回蔡京在见帝奏事的形象。幞头,是一种纱罗质巾帽。始见于南北朝,到唐代后定型,且成为上下通服的巾式,特点是顶上蒙髻的凸部用二带向上束住,略往前倾,后面垂两翅,称作“折上巾”或“垂脚幞头”。这种式样,元明时稍加改进(如有帽胎),即称作“唐巾”。折上巾无胎而软,宋代起先制成帽胎,蒙以乌纱,且用金属丝等支起两翅(平展),则称作“直脚幞头”、“乌纱帽”。元明时幞头两根帽翅的朝向或形状,有朝天、交脚、弓脚、展脚、卷脚等等不同形式,但制式都属幞头(如“展脚幞头”),故书中将蔡京所戴的官帽称作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