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兵旗部 > 諸旗 > 幡幟 幡幟 fānzhì 亦作“幡織”。古時懸掛於軍營外的旗幟。《後漢書·馬防傳》:“去臨洸十餘里爲大營,多樹幡幟。”《漢書·陳湯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織,數百人披甲乘城。” 旗子 旗子旗(旗织;旗志;旗旒;旗旂;旗斾;旗幢;旗幡;~号;~物;红~;白~;赤~;龙~;黑~;黄~;苍~;大~;国~;党~;团~;队~;锦~) 识 帜 标 幡(幡旂;幡斾;幡帜;幢幡) 旃志 旌罕 旌旒 通帛 析羽 虹采 采斿 旗子的总称:旗帜 旌旆 旌斾 古代通称旗:罕(云罕) 斾(斾旃;斾旌) 徽帜 幡子 幡帜 旌旃 旌旝 旌旒 旌斿 旌旂 旌旛 旌帜 旌麾 旗旌 旌羽 旌纛 旃旌 形容旗帜多:如林(红旗~) 如海 旗海旗林 蔽日 遮日 掩日 旗帜缓慢前移:迟旆 (用绸、布、纸等做成的方形、长形或三角形的标志物:旗子)
另见:旒穗 飘扬 呼呼 悠悠 ☚ 旗、仗 各种旗 ☛ 幡帜fān zhì旗帜。《后汉书·耿弇传》:“多其~~,倍道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