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āo bǎn yìn shuā ← → tū bǎn yìn shuā凹版印刷:印刷的图文部分低于印版版面。 凸版印刷:印版的图文部分高于空白部分。 平版印刷:印版的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在同一平面上,利用水油相距原理,在印刷版面潮湿后施墨,只有图文部分能附着油墨,然后进行印刷。 平版印刷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利用油水不相容的原理进行印刷的一种方式。平版印刷起源于石版印刷,1796年为布拉格人A.塞纳费尔德发明。1868年开始用金属薄版代替印石,可以用卷筒方式进行印刷。1904年美国人I.W.鲁贝尔将印版上的图文墨迹经橡皮布转印到纸上,发明了间接平版印刷,中国称为胶印。1970年美国研制成功无水平印版,消除了一般平印由于用水润湿给生产工艺造成的困难。 平版印刷又称“胶皮(橡皮)印刷”,习称“胶印”。在石版印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常用的印刷方式。印版的图文部分与空白处在同一平面上,利用水油相斥原理,使空白部分亲水抗油不着墨,图文部分亲油抗水吸收油墨。印刷时,先用药水润湿版面后施墨,在压力的作用下,图文部分的油墨经橡皮再转印到纸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