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开土王攻东夫余之战好太王(即广开土王)南伐百济,西征碑丽,解除南、西两方后顾之忧后,将其扩张之矛头指向东夫余(又称东,今朝鲜咸镜南道一带)。东汉时东夫余曾归属高句丽,为其附庸。高句丽东川王(227~248年)时,因曹魏恢复对乐浪等郡的有效管辖,东夫余遂摆脱高句丽而隶属于乐浪郡,成为半独立之不耐侯国。其后因高句丽忙于对南、西两方之扩张,而无力顾此。迨至东晋义熙六年,好太王永乐二十年(410年),以东夫余前曾为邹牟(朱蒙)王属民,中途叛离,不再朝贡为由,王亲率大军攻讨之。军抵其国都不耐城(今朝鲜德源)时,城即归降。此外,有味仇娄(买沟娄,今之朝鲜文川)等各部落道首领前来归顺,东夫余举国骇服。凯旋回师时,向慕王化随军而至高句丽者有味仇娄鸭卢(东夫余贵族称号,类似高句丽之贵族称号“加”或“大加”)等四鸭卢。此役后,今朝鲜江原道杆城以北之东夫余地,完全并入高句丽版图。 广开土王攻东夫余之战东晋时期高句丽攻东夫余之战。好太王(即广开土王)南伐百济,西征碑丽,解除南、西两方后顾之忧后,将其扩张之矛头指向东夫余(又称东,今朝鲜咸镜南道一带)。东晋义熙六年(好太王永乐二十年、410年)以东夫余前曾为邹牟(朱蒙)王属民,中途叛离不再朝贡为由,王亲率大军攻讨之。军抵其国都不耐城(今朝鲜德源)时,城即归降。此外,有味仇娄(买沟娄,今之朝鲜文川)等各部落道首领前来归顺,东夫余举国骇服。此役后今朝鲜江原道杆城以北之东夫余地,完全并入高句丽版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