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烏槽、横江等民船改裝而成之大型戰船。明禦倭戰争中,東南沿海地區水軍裝備之一。主要用於近海作戰。因産於廣東,故稱。以當地特産之鐵力木製造,堅固耐久,水戰時可犂碎任何木質之同類戰船。船型上寬下窄,裝有六至十六櫓,有桅杆二,杆頂設有籐網望斗,外蒙皮革或棉被,以禦箭矢、銃彈。每斗可容三至四人,平时有值班瞭望哨,負責觀察敵情;戰時可由上向敵船發射箭矢、銃彈,投擲犂頭鏢等。船舷兩側,置有大發熕、佛郎機等大型火炮,以及火磚、灰罐等兵器。明·茅元儀《武備志·戰船一》:“廣船視福船尤大,其堅緻亦遠過之。蓋廣船乃鐵力木所造,福船不過松杉之類而已。二船在海,若相衝擊,福船即碎,不能當鐵力木之堅也。倭夷造船,亦用松杉之類,不敢與廣船相衝。廣船若壞,須用鐵力木修理,難乎其繼;且其制下窄上寬,狀若兩翼,在裏海則穩,在外洋則動摇。”清·屈大鈞《廣東新語·戰船》:“[廣船]周身皆炮,旋轉四環,首尾相爲運用,其捷莫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