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九龄《望月怀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表达亲人思念之情的诗作。

诗的首联是说,看到海上明月升起,想象远在天涯的亲人一定和自己一样在望月而遥相思念。由景入情,扣题“怀远”。颔联则直抒胸臆,表达相思之情。“灭烛”句写室内望月,“披衣”句写室外望月,“露滋”二字既表明夜已深,又说明望月之久,主人公因思念亲人而夜不能寐、起床望月的情景活现于纸端。尾联言月光虽可爱,却不能捧满手送给亲人,不如回卧室里做一个与亲人团聚的美梦。主人公因望月而更加渴望见到亲人,相思之情无法排遣,只有求之梦寐了。这首五言律诗写得细腻深婉,蕴藉自然,是历来传诵的名作。


张九龄《望月怀远》诗词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开元年间的宰相,为政很有政声,后被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五年(737)贬为荆州长史,几年后去世。有《张曲江集》。情人:爱人或朋友。唐代诗人常将朋友比作情人。竟夕:整夜。怜:爱。滋:滋生,产生。

入选理由

“海上”两句形象盈满,高度概括,为写月抒情的名句;近来随着中秋佳节越来越被人重视,家人团聚,民族凝聚力,似乎这两句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应用了。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作者却并不专心于对偶句的锤炼。前两句写得太盛,太满,开头用力过猛,接下来就不可能再突然高潮,于是第二联就不用对偶句了,其实即使用对偶句也不可能有前两句的力度和景象了,而且从此以下,诗人都不在力度和壮美上用笔了。第三联虽然用对偶,对偶还很工整,但却转而在细腻上深入了。尾联用了典故,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的句子写月光之空灵,想象很美。月光映照广阔的天地,但怎么却不能抓在手中呢?既然月光空灵,不能抓来相赠,那就希望有个月光下的好梦吧。本篇的以月光相赠,是在陆诗的想象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妙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飞升,将这一创作圆满定型。诗的风格兼有壮阔和幽雅,但无论壮阔和幽雅都含着深情,都是在月光下抒发,因此具有变化中的和谐美,是错落中的整齐美。不过这首诗究竟是为爱人而发还是为朋友而作,或许还兼有政治寄托,就不能确定地解释了。


古代诗歌之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张九龄《望月怀远》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4。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5

【注释】

1.怀远:思念远方的亲人。

2.天涯:极远的地方。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这里化用其意。

3.遥夜:长夜。竟夕:早晚。即《古诗》:“愁多知夜长”的意思。

4.灭烛:谢灵运《怨晓月赋》:“卧月洞房佤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滋:滋润:

5.盈手:满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佳期:《楚辞·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

今译

在浩淼无垠的大海上,

冉冉升起一轮明月,

在遥远的海角天涯,

此时,你也面对着这碧澄的世界。

想着你、念着你,倩影在眼前朦胧绰约,

热恋中的人,怨恨起这无边的长夜。

吹熄了烛光,满屋的月华更惹人怜爱,

披衣漫步,露水送给我湿润的感觉。

我要捧起一把月光送给你,

月华却从手缝间漏出,流向原野。

还是回去吧,回到梦中——

那里会有一个甜蜜温柔的世界。


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唐中宗景龙初年中进士,曾任中书舍人等职。唐玄宗二十二年迁中书令,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为人正直不阿,敢于犯颜进谏,深为奸相李林甫所排挤,开元二十五年罢政事,贬荆州长史。张九龄有《感遇》诗十二首,承陈子昂的诗风,抒写当世的感慨,寄托被打击后的激愤情志,在唐诗中很被注意。

《望月怀远》写的是月夜怀念远方人,情景都很别致。夜幕来临,明月在海上升起,自己的心上恋人,远在天涯,但千万里外,当头明月却可相共。怀远之人由于情动于衷,很为恼怨这使人不眠的长夜,想望之情竟夜不息。由于怀远之情是由望月引起的,并且是想象并完全相信自己的情爱同心的友好,也是在同一时刻凝望着从海上升起的一轮明月,对于身边的烛光则格外觉得没有意思。烛光虽然向来以替离人垂泪而受人怜惜,但这时,它只能照见本人,却不是与情人天涯相共的高天证物,留着它的光焰,只能分散人的怀远心思,并使这遥夜怨长,因为“怜光满”,还是让它委屈一下,把它熄灭了。这一句“灭烛怜光满”,是动作的情,心理的诗,是全篇中最中心的诗句,它收结了前四句,开启了后三句,一切诗情系于“怜光满”三个字,连“灭烛”也是缘情于此的!

望月的“情人”,由于在月中看到了远方月下的另一望月怀远的人,这时的满月光辉,好象她的每一个分度里都含有无限的情意,于是在心理距离上,由“望”而“共”,由“怜”而近,相思意切,忘乎所以,竟以为近月即能近人,于是忘却了月夜的清秋露冷,以致披衣走出户外,但这时才发现,月亮还是高挂在远天,升浮在海上,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此刻才清醒地意识到,相思意里的情人,还是远在天涯相望中。爱是一种难以说明的奇迹,她可以使人聪敏,也能把人变得愚痴。诗中的望月怀远人,他的想法该有多么美妙:在清浓的月色前,如果能满把捧来月色,把它们集聚得很多很多,然后把这些竟夕相思的可爱的证物,而且又是洒落在天涯另处的光辉,都能寄赠给“千里共婵娟”的另一人,那该是多么珍贵而含情的礼物!可是从晋代的陆机开始,在月下“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谁也没有抓到一把月色。这位望月怀远的情痴,也不知试验了多少次,最后也不得不清醒地宣告说: “不堪盈手赠”!这愚痴中该蕴含着多少真情,多少深意!痴心相爱者,虽远在天涯,但心是相共的,所想所行也多是不约而同,诗中人想到“天涯共此时” (也可能是离别时就约定了明月圆时,天涯同望),还会想象到,异地情人也要在“竟夕起相思”之后,在月光下,得出同样的“不堪盈手赠”的认识;心同的人,梦也会相通,那就赶快回到屋中,共在一轮明月的照拂下,做一场神魂相聚的好梦。一句“还寝梦佳期”,平息了离怨,盛满了希望,收结了全诗,不管睡去后是不是能在梦里得遇佳期, “怨遥夜”的人,至少可以是暂得神安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3: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