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水集
诗文别集。不分卷。明张煌言撰。今排印本分为五编:第一编《冰槎集》,只收文;第二编《奇零草》,只收诗;第三编《采薇吟》,收诗及词;第四编收《乡荐经义》及《北征录》;第五编为附录,收有关张煌言及其著作之参考资料。煌言在《奇零草序》中云:“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馀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1646)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煌言自从从事反清斗争以来,感事伤时,撰写了大量的诗篇,但因转战各地,颠沛流离,许多诗稿或焚于战火,或沉于江海,毁失殆尽。其《奇零草序》又云:“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钞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可见现所存张诗不过是劫后之馀,远非全部。作者希望能够通过他的诗作反映其战斗的一生,故所存诗作多与当时重大事件有关,感兴闲情之类极少。其集在清悬为严禁,仅有抄本流传。清代一些具有民族思想的士大夫如全祖望等亦曾为之作序。清末,反清思想高涨,章太炎于德宗光绪二十七年(1901)据甬上张氏抄本始排印张集。清末帝宣统元年(1909),国学保存会出版了黄节编订之校勘本。1934年,张集又被收入《四明丛书》中。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黄节校勘本为底本,并参照了章刻本与《四明丛书》本于1959年排印出版,名《张苍水集》,后附有关张煌言之传记资料,包括年谱、传略、墓录、序跋以及诗、文中所涉及的明末清初的“人物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