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反)应征 征兵zhēng bīng政府征集公民服兵役。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卷十六:“其征兵区有军管、师管、府县管三目。”1890年《日本国志》卷二十二:“总务局分八课: 曰庶务课,曰征兵课,曰军法课,曰武学课,曰勋章课,曰记室课,曰报告课,曰翻译课(各有课长、课寮。课长多以中少佐任之)。局长一人,副长一人,次长一人。” 应征;征兵、征召○应征yìng zhēng(动)适龄的公民响应征兵号召:~入伍|踊跃~|毕业后马上~去了部队。 ●征兵zhēng bīng(动)政府召集公民服兵役:~活动|冬季~。 ●征召zhēng zhào(动)征兵:~入伍|响应~|新疆军区招聘团~女兵|~工作结束。 应征←→征兵 征集yìng zhēng ← → zhēng bīng zhēng jí应征:1. 适龄的公民响应征兵号召。2. 响应某种征求。 征兵:政府召集公民服兵役。 征集:用公告等方式收集。 【例】 参加这次会的,是全乡的党员、团员、应征青年和应征青年家属中的进步分子。(李准: 《散会路上》) 根据军队需要和自愿的原则,可以征集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未满十八岁的男女公民服现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只有打出去,才能吃蒋管区的饭,扩蒋管区的兵,打翻蒋介石的征兵计划,破坏他的总动员。(周恩来: 《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 招集 招集招会 招聚 召集 裒集 勾集 拘集 张罗 招人当兵:招兵 由政府召集公民服兵役:征兵 括兵 勾军 招集同类或同族人:鸠类集族 征召,召集:追召 征求召集:征召 被征召任用:征庸 紧急征召:急征 命令,召集:麾召 (招呼人们集中:招集)
另见:聚集 收集 呼唤 ☚ 纠集 凑集 ☛ 征兵征集应征公民到军队服现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在征集期间,应征公民应当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通知,按时到指定的体格检查站进行体格检查;应征公民符合服现役条件,并经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批准的,被征集服现役。如果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但在年满22岁以前仍可被征集服现役。应征公民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不征集。 征兵Conscription指义务服兵役。美国的征兵制在内战期间首次实行。当时美国总统林肯号召人民自愿参加志愿军,但不很成功,不得不采用强迫服义务兵役的方法。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都采用了征兵制。国会通过的第一部和平时期的义务兵役法是1940年颁布的伯克—沃兹沃思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曾继续实行义务兵役制。除上述几个时期以外,美国的武装部队人员都是自愿应募入伍的。
征兵Draft见选征兵役法和选征兵役与训练法。 征兵“征集兵员”的简称。国家征集应征公民到军队服现役是军队兵员补充的主要方式。通常根据国家发布征兵的命令进行。 征兵conscription;recruiting;drafting 征兵conscription(英);draft(美);callup;recruitment ~法conscription (or draft)law/~年龄conscription(or draft)age;age for recruitment/~站recruiting station;draft center/~制conscription system;universal military service;recruiting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