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内传导阻滞心电图
心房内传导阻滞又称心房间传导阻滞。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心房肌炎症、缺血、纤维化等可引起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此时,激动在心房内传导延缓,故P波增宽时限>0.11s,顶峰有切迹,两峰间距>0.03~0. 04s,P波也可增高、PII、III最清楚,Pv1往往双相,它和二尖瓣狭窄引起的二尖瓣型P波无法区别。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可见互不相关的两组心房激动波,窦性P波后随有一个QRS波群; 而房性异位激动波后则缺如。如异位激动表现为P′波而非F或f波时,其频率一般较慢,波幅较小,规律性也较差。两组心房激动波常是一为窦性,另一为异位;也可两组均为异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较少见,偶见于心脏病及重危病人。对此首先应排除伪差,并与房性并行收缩(见“并行收缩”条)和伴有心房内干扰的房室脱节相鉴别。后两者和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均可导致一个起搏点控制部分或一侧心房,另一个起搏点控制心房的其余部分或另一侧心房,形成心房脱节。但通常所称心房脱节是指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