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育
心理发育是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生物因素包括先天遗传的潜在能力(限度)、神经生理的成熟状况和能量三者。神经生理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教育、训练等环境因素才能对心理发育起促进作用。但必须指出在极端贫乏的环境中神经生理的成熟可受到阻碍,例如在暗室中生活的黑猩猩,视神经发育不良。能量在这里是指物质基础和内驱力; 小儿正常的心理发育既需要营养物质,也需要来自内部的主观能动性。
心理发育在婴幼儿期大量地反映于日常行为中,故有时也称行为发育。2~3岁后才出现更多的智能活动。婴幼儿发育可区分为大运动、适应行为及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4个能力区(trait)。行为能力的划分有时是人为的,如扣钮子、用拇指对食指钳物、叠方块和依照吩咐做事都是动作,却被划分于不同的能力区。
心理发育虽呈阶段性改变,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婴幼儿期行为一般虽不称为智能活动,但运动、语言等的发育与以后的智能发育是直接联系着的。而且婴幼儿已初步具有记忆、注意和解决简单问题等能力,此均与智能活动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