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怪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怪哉 怪哉亦题《汉武帝幸甘泉》。南朝梁志人小说。殷芸撰。原载《殷芸小说》。《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录载。王汝涛主编《太平广记选》(续)录入。是一则有关东方朔的轶事。叙述:汉武帝幸于甘泉宫,发现驰道上有一种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看者都不知道是什么昆虫。武帝乃使东方朔视之,东方朔看后回来说:“此虫名‘怪哉’。昔时因秦始皇等拘系无辜,而众民愁怨,都仰首长叹:‘怪哉! 怪哉!’感动了上天,怨愤而生此虫,故名‘怪哉’。此地必是秦朝系狱之处。”即查地图,信如其言。武帝又问,如何除去此虫。东方朔说:“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此虫置于酒中,须臾消散。故事所写,东方朔所言“天生怪哉”,显然属于虚构,而不足凭信;但东方朔用意甚明,即借古讽今,劝谏最高统治者施行仁政,不要残害无辜,免得引起广大人民的反对。从东方朔言“怪哉”,作者生动地刻画出了他的机趣、富于心智的性格特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作品。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第一次拜见先生时所提出的问题,大约就是听说本文后所发。又,本故事与《搜神记》卷十一中的《酒消患》(《太平广记》卷三五九引题为《东方朔》)篇,殆出于一源。《说郛》卷二十五,《太平御览》卷六四三、八一八、八四五,《海录碎事》卷二十二皆载有此故事。《说郛》原注:“出朔传。”《御览》六四三引《东方朔传》,较此篇尤详。 ☚ 子路杀虎 汉武帝幸甘泉 ☛ 怪哉guàizāi古文中常以“怪哉”表示惊异或感叹。据宋朝所编的《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东方朔传》: 相传汉武帝到甘泉宫去,路上看见一只红色的虫子,有头、目、耳、鼻、牙齿。他让东方朔去看看是什么虫。东方朔看后回来说:“这是怪哉虫。从前秦朝杀了许多无罪的人,百姓愁怨,都叹道:‘怪哉,怪哉!’怨气感动了天,因此化为这种虫。只要用酒浸泡,它就会消散了。”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動物 > 怪哉 怪哉 guàizāi 傳說中怪蟲名。爲秦人怨氣所化生。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古小說鈎沈》輯南朝梁·殷芸《小說》:“武帝(漢武帝)幸甘泉宫,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目牙齒耳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乃使朔視之,還對曰:‘此怪哉也。昔秦時拘繫無辜,衆庶愁怨,咸仰首歎曰:怪哉怪哉!蓋感動上天,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獄處。’即按地圖,果秦故獄。又問:‘何以去蟲?’朔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當消。’於是使人取蟲置酒中,須臾果靡散也。” 奇怪 奇怪突兀 跷蹊 蹊跷 邪道 ☚ 离奇 神奇 ☛ 怪哉 怪哉神话传说。汉武帝巡游到了甘泉宫这个地方,见驰道上爬着一种虫子,通体红色,样子很怪,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汉武帝便召来东方朔辨认。东方朔说此虫名‘怪哉’,因秦施暴政而生,并说此地可能是原来秦国关押人的地方。汉武帝命人核查,果是秦之监狱。又问东方朔怎样可以把虫子去掉。东方朔答可用酒一试。于是取虫置酒中,一会儿,虫子果然无踪无影。 ☚ 狐仙和兔仙 泪化珍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