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心地慈善,掌管不了兵权;仁义好施,掌不得财权。明·冯梦龙 《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自古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施生虽是好人,却是为仁不富,家事也渐渐消乏不如前了。我的人家都做在会稽地面,到彼攀个高门,这些田产也有个依靠。”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指讲仁慈的人不能统领军队,讲义气的人不能掌管钱财。 明·杨慎《丹铅总录》九: 谚曰:“~。”《警世通言》二五: 自古说~。施生虽是好人,却是为仁不富,家事也渐渐消乏不如前了。《三春梦》五: 这把总侯雄乃是澄海县人,年三十余岁,父母双全,兄弟伶仃,为人仁慈,自古道: ~,心地太慈,按军不严。 ◉【慈不掌兵】《乐田演义》一五: 此乐毅所以不能成功,俗语说: ~,怎么得了敌人全不难为?《女仙外史》八五: 从来~,她杀人也不少了。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醒世姻缘传》八九: ~,必定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不怕他远在万里,可以报我之仇,泄我之恨。 ◉【义不长财】《洪秀全演义》四: 洪秀全道:“~,古人说的不错,奈弟等志在谋事,那能久留?不过三、五天,便当行矣。” ◉【仁不统兵,义不聚财】《歧路灯》六九: 俗语说,“面软的受穷”,谭爷能在钱字上硬了面皮么?自古道:“~”,少爷如今,能在钱字上,减了自己的豪兴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