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慈石 慈石 císhí 亦稱“元石”。以其能吸鐵,如慈母之招子,故名。氧化物類礦物磁鐵礦石。呈不規則塊狀,具稜角,色黑至棕褐,不透明,有金屬樣光澤,體重,質堅硬,難碎。主治頭目眩暈,耳鳴耳聾,虚喘,驚癇怔忡。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中經·慈石》:“一名元石。”參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四·慈石》。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器石 > 慈石 慈石 císhí 亦作“磁石”、“礠石”,亦稱“玄石”、“處石”、“熁鐵石”、“吸針石”、“吸鐵石”。磁鐵礦石。吸鐵如慈母招子,故稱。《管子·地數》:“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掇芥,礠石引針。”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之四·慈石》:“[釋名]:玄石、處石、熁鐵石、吸針石。”宋·唐慎微《政和證類本草》卷四作“磁石”。參閲《神農本草經》卷二。 慈石药名。即磁石。见该条。 慈石cí shí《本草纲目》石部第10卷慈石(26)。药名。 【基原】为天然等轴系磁铁矿Magnetite 的矿石,主含四氧化三铁(Fěò)。 【别名】玄石(《本经》),处石(《别录》),暲铁石(《本草衍义》),吸针石。 【性味】辛,咸,寒。 ❶《日华子本草》:“甘,涩,平。” ❷《本草拾遗》:“性温,云寒误也。” ❸《本草纲目》:“辛,寒,无毒。” 【归经】入肝,心,肾经。 【功用主治】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不宁、心悸、失眠、头晕头痛及癫痫等,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耳聋及目昏,也用于肾虚作喘之证。 ❶《本经》:“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 除大热烦满及耳聋。” ❷《别录》:“养肾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炼水饮之。亦令人有子。” ❸《日华子本草》:“治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眼昏,除烦燥。小儿误吞针铁等,即研细末,以筋肉莫令断,与末同吞,下之。” ❹《本草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 【用法用量】10~30g。入丸、散,每次用1~3g。 慈石 慈石即磁石。古齐鲁文化典籍中有最早的记载。《管子·地数》:“(山)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这里是讲山上有磁铁矿时,山下就会有铜矿。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对磁石已有了解。这也是世界上有关磁石的最早记载之一。 ☚ 数学列车 窦炎 ☛ 00004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