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头 戏头❶南北朝时对演剧用面具的别称。殷芸《小说》:“孙兴公常著戏头与逐除人共至桓宣武家,宣武觉其应对不凡,推问乃验也。”孙兴公即孙绰,桓宣武即桓温,二人同朝为官。由桓温既经“应对”而未能察知对手为孙绰,可知戏头的戴法是将面部遮住。 ❷宋杂剧组成人员之一。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四“乾淳教坊乐部”所记“杂剧三甲”中有“戏头”之名,列李泉现、孙子贵二人。“戏头”之后为“引戏”。而同书在“乾淳教坊乐部杂剧色”名单中,李、孙二人皆注为“引”(“引戏”之省称),由此可知“戏头”演出者往往由“引戏”兼任。当指领戏者,其本意并非脚色名称。《宋史·乐志》载宋乐代舞有“引舞色长、文武舞头”,舞头指舞队的领舞者,故王国维《古剧脚色考》以为“然脚色中戏头、引戏均出于舞头、引舞”。 ☚ 郭秃 胡公头 ☛ 戏头二2337名一种极大的豹头环眼狮鼻阔口的假而具,古时常著以驱傩。古方言。南朝梁殷芸《殷芸小说・晋江左人》:「孙兴公常著~,与驱除人共至桓宣武家。」   戏头〈隐〉清末以来北方地区江湖诸行指吸引顾客的手段和方法。 戏头xì tóu清末民初京津等北方江湖社会谓东西引人喜爱。《江湖丛谈》:“江湖人管一种稀罕物,样式各别的东西,能够招引人看着可爱,调侃儿就叫戏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