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战斗里成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战斗里成长

战斗里成长

四幕话剧。胡可编剧。发表于1950年《人民文学》第1卷第5期。贫农赵钢的父亲被地主活活逼死后,他和儿子赵石头先后参加了八路军。赵石头报仇心切,擅自离开队伍,要参加攻打太原的战役,犯了纪律错误,后经赵钢耐心教育,才被批准参加突击队,通过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个有觉悟守纪律的革命战士。作品表现了“革命部队大熔炉,千锤百炼成钢铁”的主题。剧本紧紧抓住人物的“成长”来组织矛盾,安排冲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民从自发反抗走向自觉革命的过程,成功地塑造了赵石头、赵钢的形象,较好地揭示了人民战争胜利和农民解放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构巧妙,悬念迭出,具有较强的戏剧性。1956年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时,此剧获演出一等奖。

☚ 龙须沟   方珍珠 ☛
战斗里成长

战斗里成长

四幕五场话剧。轻影等集体创作,胡可改编。该剧最初写成于1948年夏天,由轻影、謌焚、胡海珠、胡朋、胡可等人分头执笔,原名《生铁炼成钢》。翌年,由胡可执笔修改,定名为《战斗里成长》。该剧以赵铁柱一家三代悲欢离合的遭遇为线索,在革命战争的广阔历史背景下,塑造了革命战士赵石头的成长过程,揭示了“敌人不彻底消灭,我就要继续战斗”的主题。赵铁柱一家务农为生,全家赖以活命的仅有的三亩水田,被恶霸杨有德父子依靠官府的势力霸占了,逼得赵铁柱的父亲赵老忠走上了绝路。赵铁柱一气之下放火烧了杨有德的房子,远逃他乡。赵铁柱的妻子也被迫带着年仅五岁的儿子赵石头流落异乡,讨饭度日,受尽千辛万苦。数年后,赵铁柱投奔了八路军,并成为营长,赵石头也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几年后,分离了十三年的赵铁柱夫妻终于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相遇了,至此,赵石头才知道身为营长的赵铁柱就是自己的父亲。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赵铁柱一家人,意识到只有彻底消灭敌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铁柱父子又踏上新的战斗征途。作品着重表现了赵铁柱父子从怀着个人复仇的农民,在革命大熔炉里锻炼成为以解放全中国为己任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在当时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深厚的社会内容。

☚ 赤叶河   红旗歌 ☛

战斗里成长

话剧。编剧: 胡可。导演:孙民。舞美设计:王崇谔等。主要演员: 田丹、贾六、傅林、解果诚、王成友、吴振军等。梗概:1935年,山西某村忠厚正直的农民赵老忠,被恶霸地主杨有德逼得走投无路,服毒自杀。其子铁柱为父报仇,放火烧了杨家,离家外逃,后来参加了八路军,当上了营长。铁柱的儿子石头,又被杨有德的儿子伪军中队长杨跃祖逼迫离家出走,也参加了人民的军队。在一次战斗中,石头负了伤,归队时,恰好来到铁柱的部队,因离别十余年,父子虽同在一起工作,却互不相认。在解放家乡的战斗中,击毙了已成为国民党军官的杨跃祖,活捉了恶霸地主杨有德。家乡解放了,石头见到了自己的母亲,铁柱也见到了离别多年的妻子,一家人终于又团圆了。沈阳军区政治部话剧团演出。

战斗里成长

《战斗里成长》

作者胡可。剧本写成于1949年,是作者本人按照由他参加创作的多幕剧《生铁炼成钢》写成的。
作品表现了20世纪中国动荡的社会以及以1949年新中国建立为标志的新旧时代的交替给中国农民造成的影响,表现了赵老忠、赵钢、赵石头家三代人的命运。剧中着力刻画的赵石头,是一个农民出身的战士,朴实、勇敢、倔强。他从自发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经过斗争锻炼和党的教育,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的过程,在戏剧冲突中被表现得有声有色。赵石头的形象真实、饱满、生动,比以前的同类戏剧作品有所突破。
该剧在1949年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首演,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前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等国上演。

☚ 北京人   万水千山 ☛

战斗里成长

多幕话剧。1949年胡可编剧,叙述了赵刚和儿子石头这两代普通农民被逼上梁山,在革命战争中百炼成钢,成长为坚强战士的过程。该剧发表于1950 《人民文学》第5、 6期。八一电影制片厂拍了电影。1956年全国第一届话剧会演,获剧本创作一等奖。

《战斗里成长》zhan dou li cheng zhang

Growing up in the Battlefield→胡可 (Hu K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21: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