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shougongyie de shehuizhuyi gaizao由于我国现代工业不发达,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着重要地位。手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约占20%左右,1953年全国城乡手工业工人和手工业者达1930万人。他们不但承担着人民必需的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以及不可缺少的修理、服务业务,而且他们生产的特种手工业品和工艺美术品是重要的出口换汇产品。它的分散、灵活、便民,可以补足大工业、大商业之不足,但它们在资金、劳动、技术等方面仅靠个人经营确有困难,有组织起来的要求。国家把手工业者引上合作化道路也采取了由低到高、逐步前进的方针,由初级形式的合作小组到供销合作社,再到高级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社。1950年有手工业合作社1300个,社员26万人。1953年合作化手工业从业人员30.1万人,1955年220.6万人,1956年603.9万人,占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1.7%,产值占93%。手工业合作化基本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类似,在1955-1956年的合作化高潮中也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使经营网点减少,品种、服务项目减少,有些特种工业品和工艺品的发展受到影响,甚至一些名匠故去后,后继无人,有些民间技艺濒临失传境地。这些缺点通过整顿本来可以解决,可是1958年的“大跃进”,也使手工业合作社急于向国营过渡,问题就愈难处理了。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据1952年统计,我国手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13%左右,从业的个体劳动者约1000万人。1953年底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手工业合作化的方针、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到1954年底,建立了4. 1万多个手工业合作社,社员激增至121万人。1955年进行了整顿巩固工作。年底,第五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提出在两年之内基本上完成手工业合作化,并进而把全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1956年春,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高潮,到年底,90%以上的手工业劳动者加入合作社,改造基本完成。由于1955年夏季以后对手工业改造要求过急。把许多不应当合作化的个体户也合作化了,给手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一些不便。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湖南手工业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湘绣、醴陵瓷器、浏阳花炮和夏布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湖南省委和省政府采取加工定货、减免税收、低息贷款、指导生产等改革措施,鼓励和扶持手工业发展。并从供销入手对手工业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在长沙等地试办了145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积累办社经验。1954年,中共湖南省委采取“典型试办,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一批,巩固一批”的作法,在更大规模上开展了对手工业的改造。到1955年手工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033个,参加人数达从业人数的20.77%,产值占手工业总值的17.94%。这个时期的改造,基本上体现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但是1958年初,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和私营工商业公私合营高潮的推动下,从城市到农村,也出现了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到4月,全省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骤增,达到从业人员的90%多,提前实现了合作化。 ☚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合作化的道路,将独立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把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