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毯
一种骑马执杖击球的体育活动。三国时称“击鞠”,唐代始称打毯,也作“击球”。打球所用的木制球仗长有数尺,顶端弯如月牙形状;球是由中间掏空的韧木制成,大小如拳,外面涂有颜色。球场上设单球门或者双球门,外围竖有24面旗子。比赛时,双方队员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打进球门得一筹,增一旗,同时败方失一筹,拔去一旗;最后以旗子多少判定胜负。此项活动在汉魏时即已产生,最早的记载见于三国魏曹植的《名都赋》。另一说认为此戏源于波斯(今伊朗),后经吐蕃传入中国。唐宋时打球极为盛行。唐代从高祖李渊起的历代皇帝大都喜好这项运动,据说宣宗李隆基年轻时善长打球,一次受中宗之命率三人与吐蕃善打者十人比赛,也获得了胜利; 而宣宗李忱善于空中运球,能够驰马连击数百不落。唐朝初年,太宗还把打球作为训练士兵的一种手段。明代形成典制,每年端午节、重阳节都要进行打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