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红明代旧制,群臣之奏书,由皇帝亲批数本,其余则由司礼监官按阁票所拟字样照录,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为之批红。清代则由内阁进奏本拟签,经由皇帝定后,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其制参见明张居正《张文忠集·明制礼以重王言疏》及清叶名沣《桥西杂记·丝纶簿》。 批红明清时期题本上批写的皇帝谕旨。题本经内阁票拟后呈皇帝御览,皇帝酌定票拟作为自己的批示,令人用红笔批写在题本封面上,称为“批红”。批红即作为皇帝谕旨下达。批红实际上就是皇帝对奏章的批答,是国家最高权力行使的一种形式。但是,明代皇帝多疏于政务,批红权力落入宦官之手,宦官借此擅权干政。清朝皇帝惩明之弊政,严禁宦官干政,批红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由于皇帝日理万机,题本章奏盈于几案,一般的批红不过是照例选用票拟,命内阁中书等人抄写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