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醪比喻与士兵同甘共苦。《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 “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吕氏春秋·顺民》: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于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 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高诱注: “投醪,同味。” 醪(lao): 酒。会稽(kuai ji): 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靡曼: 美色。甘脆: 甘美的食物。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尽力收买民心,有酒不自饮,倒入江中,与民同饮。 投醪《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高诱注:“投醪,同味。”后因以投醪为与军民同甘苦。《三国志·魏书·先至传》“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间疾而已哉。”《晋书·刘弘传》:“投醪当与三军同其薄厚。” 投醪tóu láo醪,酒。《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后用“投醪”比喻与军民同甘苦。《晋书·刘弘传》:“投醪当与三军同其薄厚。”《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文:“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投醪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将醪酒倒入河中。指将领抚恤士卒。古代良将通晓用兵之道,懂得关心体恤部下。即使只有一箪酒,将领们也不会独自享用,而是将其倒入河中,让大家迎流共饮。酒味虽寡淡,但意义深远,能感动激励将士赴战。(见《文选·卷三十五·张协〈七命〉》李善注引《黄石公记》) 同甘共苦 同甘共苦同甘苦 共甘苦 分甘共苦 同甘同苦 甘苦与共 同甘共苦,共渡患难:践冰履炭 和百姓共患难:与民同忧 彼此同甘共苦:休戚与共 同体等戚 同休共戚 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在舟 患难与共 患难相共 兄弟休戚与共:桃伤李仆 夫妻同甘共苦:我负子戴 夫妻互敬互爱,同甘共苦:鸿案鹿车 表示夫妻一心,愿意共同吃苦:共挽鹿车 鹿车共挽 与军民同甘共苦:投醪 与将士同甘共苦:一瓜共食将领与部下同甘共苦;箪醪投川 团结一致,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诚心待人,同甘共苦:鸣野食苹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同甘共苦) ☚ 共享 分享 ☛ 00008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