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克 1 ★★★ 00287名

kè ❶动〈文〉能够。克勤克俭|不克前往 ○❷名姓。 克 2 kè (剋*尅)❶动战胜;攻取。克敌制胜|攻无不克|克复 →❷动制服;抑制。柔能克刚|克己奉公|克制|克服 ❸动 消化(食物)。克化不动 |这药是克食的 ○❹动削减。克扣 克 3 kè (剋*尅)〈文〉动限定;约定。克日完稿|克期发兵另见kēi。 克 4 kè ❶量质量法定计量单位,1克等于0.001千克,合0.02市两。 ○❷量藏族地区的计量单位。a. 容积单位,多是量谷物用,各地大小不一,1克重量约合25—28市斤。b. 地积单位,以播种1克种子的土地为1克土地,约合1市亩。
常用于固定词组中。❶攻下;战胜。 攻无不~,战无不胜|~敌制胜。 ❷克服;克制。 以柔~刚|~己奉公。 ❸能够。 ~勤~俭。 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a.构成数量词组作定语。 买了500~淀粉|100~白矾|50~食盐。 b.构成数量词组作宾语。 这味药最多只能用5~。 【词语】 克己 克己奉公 克扣 克期 克食
字源解说 “克”是“剋”的本字。克,甲骨文 = (张着大口惨叫) + (是“人” 的变形,像身体蜷缩的人),表示人因遭受剔肉酷刑而惨叫。有的甲骨文 在蜷缩的人形 上方加血滴 ,强调酷刑的血腥。有的甲骨文 将人形 写成一人手持 戈器 。远古人类将天灾理解成神对人类的惩罚,并以牺牲个体活人的残酷祭天方式,表示对天神的妥协。造字本义:古人杀人剔肉祭天,以消除巨大的天灾。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血滴形状 写成“人” ,将蜷曲的人形 写成“尸” 。籀文 将金文的“尸” 误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 写成“十”、“口”、“人”的组合。当“克”的“杀人祭天”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刀”另造“剋”代替。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屬皆从克。 ,古文克。 ,亦古文克。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克,用肩扛。字形也像人在屋下凿刻的样子。所有与克相关的字,都采用“克”作边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克”。 ,这也是古文写法的“克”。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克 古
【同音字】 k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