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二2594动捐助;出捐。⑴粤语。广东广州。⑵闽语。海南琼山。   报效bàoxiào为报答对方而为之尽力 △ ~人民。 报效;爆笑◉ 报效bàoxiào 动 为报答对方的恩情而为对方尽力。〈例〉~祖国。〈近〉报答。 ◉ 爆笑bàoxiào 动 突然发出笑声。〈例〉令人~/滑稽戏让人~/ 侯宝林在表演相声时,每抖开一个包袱,都会赢得观众的一阵~。 报效bào xiào动词。为答谢对方给自己的好处而尽力效劳,用于褒义。 【例】我要早日回国献身四化建设,报效祖国。(《中国青年报》 1988年9月11日) 报效bào xiào为报答对方的恩情而为对方尽力: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朝廷,而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四·86) 报效bàoxiào为报答对方的恩情而为对方尽力。 例 我们决心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和人民。 报效为报答别人给自己的好处而尽力。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 报效 报效输(输效) 报塞 答效 效报 效答 报效天帝:许天 报效恩德:效德 怀恩报效:扶轮 立志报效:立报 长期报效:远效 出力报效:展效 竭尽忠心,报效国家:赤心报国 赤心奉国 竭尽忠诚,报效国家:尽忠报国 摅忠报国 抒忠报国 报国精忠 精忠报国 忠于君主,报效国家:忠君报国 战死沙场,以报效祖国:效命疆场 效死疆场 舍命报效国家:许国(以身~) 不顾身体劳苦,尽力报效:顶踵(~难报) (为报答而尽力:报效) ☚ 酬报 效命 ☛ 报效 报效清代特许商向朝廷献纳的特种临时捐款。因为朝廷急需军费,雍正( 1723—1735 )年间, 长芦盐商捐银十万两,开报效先例。其后乾隆、嘉庆( 1796—1820 )时期,淮、浙、芦盐商,广东洋商仿效献纳,数额由数十万两到八百万两。另遇皇帝巡游、大庆典、大工程等,特许商也奉献银两。由此,盐商、洋商得到朝廷的庇护,形成特别腐朽的官商阶层,而报效金额也曾是乾隆朝廷的重要收入。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结束。 ☚ 认月钱 清代匠役制 ☛ 00003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