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拨乱反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拨乱反正

拨:治理。反:恢复。整顿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徐铸成《报海旧闻》前言:“在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一步步地~,廓清极左思潮流毒。”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
〔近义〕正本清源
〔反义〕矫枉过正
〔辨析〕见“正本清源”(751页)。
〔连用〕偃武修文 伐罪吊民 继往开来
  • 上一篇:病入膏肓
  • 下一篇:拨弄是非

拨乱反正

谓治平乱世,使之恢复正常。《汉书·礼乐志》: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
○ 匡乱反正

拨乱反正bōluàn-fǎnzhèng

反:返回,恢复。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成〉治理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秩序:致力于拨乱反正、肃清流毒的工作。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释义】
原指治理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现指纠正错误,回复到正道上来。

【色彩】
褒义。

【近义】
正本清源。

【反义】
颠倒黑白。

【造句】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打破精神枷锁,思想得到了解放。
 ❍ 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的方针政策。

拨乱反正、明辨是非;颠倒黑白、颠倒是非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治理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以图中兴|~,平反冤假错案。

○明辨是非míng biàn shì fēi

是非能分清楚:他年纪虽小,却能~|要~,抓住事情本质。

●颠倒黑白diān dǎo hēi bái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形容歪曲事实,混淆是非:他是不明真相,并非故意~|故意~枉法裁判的,要给予严惩。

●颠倒是非diān dǎo shì fēi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这份报道歪曲事实,~|萌发私心,掩人过错,遂致~|历史是最可靠的见证人,决不容~。

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bōluàn-fǎnzhèng

特指中国共产党澄清“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恢复正常秩序,消除“左倾”思想束缚,实现历史转折的一段政治实践。
 ❍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标志全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

☚ 拨发   玻璃幕墙 ☛
治事

治事

理事 听事 综物
治理事务:综务
治理财产:理产
治理人世:理代
治理繁难事务:理剧(~剸繁)
综理事务:综事
治理坏事:饬蛊
治理混乱局面:治乱 政乱 理构 险易拨烦理乱 决挐治烦 决烦理挐 治烦决乱 拨烦理剧
 治理动乱:理乱
 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禁暴正乱 禁暴静乱 禁暴止乱 禁乱除暴
 治理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拨乱反正 拨乱反治 拨乱返正 匡乱反正 返正拨乱 反正拨乱
治理混乱的局面,使社会安定:拨乱兴治拨乱为治 拨乱为治
治理万物:辨物
到任治事:理任
治事干练:理干

☚ 整治   治国 ☛
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指治理乱世,回复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书云:“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又见《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大的拨乱反正,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之乱,使党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上来,从而实现了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第二次是,通过遵义会议,清算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即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是,从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取得这三次特别是第三次拨乱反正的胜利是十分不容易的。“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影响深广,危害严重。在揭露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同时,必须对长时期危害党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算。这就不能不涉及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对党的错误,包括毛泽东的错误在内,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勇气进行自我批评,能不能历史地、正确地进行这种自我批评,是能否拨乱反正的关键。刚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中共对全面清算“左”倾错误还缺乏思想准备,而且当时中共主席华国锋在一系列问题上继续犯着“左”的错误,这就使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间,拨乱反正呈现徘徊局面。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功绩就在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此后,党从各方面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问题。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接着又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伟大胜利。

☚ 责任内阁   现代资本主义 ☛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clear away confusion and foster what is correct; dispel chaos and restore peace; set to rights what have been thrown into disorder
❍ 我们要分清是非,~。We must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and set to rights what have been thrown into disorder,

拨乱反正bo luan fan zheng

restore things to order

拨乱反正

setting things right

拨乱反正

set things to rights;set things right;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ɡ

拨:治理;乱:乱世。治平乱世,恢复正常的秩序。set thing right, set wrong to rights,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set to rights what has been thrown into disorder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ɡ

拨:治理;乱:乱世。治平乱世,恢复正常的秩序。set thing right, set wrong to rights,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set to rights what has been thrown into disorder

拨乱反正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也用以谓厌新复旧。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解义】拨:拔除,治理。反:返回。治理混乱,返回正道。
【例句】这里被搞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人心涣散,纪律松弛,急需~,全面进行整顿。
【近义】光复旧物、匡俗济时、扬清激浊
【反义】混淆黑白、沧海横流

拨乱反正

《辞源》源云:《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汉·桓宽《盐铁论·诏圣》:“高皇帝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卒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按,此语他型,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补逸云:也作“拨乱返正”。《魏书·李彪传》:“圣魏之初,拨乱返正,未遑建终丧之制。”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治理好乱世,使之恢复正常。《公羊传·哀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汉·桓宽《盐铁论·诏圣》:“高皇帝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三章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汉书·高帝纪》:“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后汉书·顺帝纪》:“仰惟先帝,受令中兴,拨乱反正,以宁天下。”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ɡ

拨:平定;治理。反:回复。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例】粉碎“四人帮”以后,党面临着~、振兴经济的艰巨任务。
〔注〕“拨”不能写作“拔”,“反”不能写作“返”。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ɡ

【释义】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拨:???. ????.
乱:??. ??? ??.
反:????. 正:??.
??? ??? ???? ???? ????.
??? ?? ????.
【例句】不论哪个时代,在国家多难时总会有一些英雄出来拨乱反正。
?? ??? ???? ??? ???? ??? ??? ???? ??? ???? ????.
【近义词】正本清源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ɡ

拨:治理。反:恢复。整顿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徐铸成《报海旧闻》前言:“在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一步步地~,廓清极左思潮流毒。”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
〔近义〕正本清源
〔反义〕矫枉过正
〔辨析〕见“正本清源”(751页)。
〔连用〕偃武修文 伐罪吊民 继往开来

治理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拨乱反正;拨乱反治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拨: 治理,整顿。反: 同“返”,返回。
出处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举例 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新唐书·张行成传》)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拨:平定,治理。反:回复。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例〕经过~,学非所用的技术人员又陆续回到技术部门工作了。
【提示】“拨”不能读作、写作“拔(bá)”。含褒义。

拨乱反正bōluàn-fǎnzhèng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本指纠治世乱,反归儒家正统。后多以“拨乱反正”指整顿混乱局面,使恢复正常秩序。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ɡ

【旧义】 原用于形容治理乱世,使回归正常秩序。
【新义一】 特指结束“文革”所造成的混乱状态,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秩序。
【例】
❶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于是,经济文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羊城晚报1999.4.4)

❷ 他从战斗了11年的部队回到大连市,那会儿中国正在拨乱反正。(北京日报1999.4.9)

❸ 不过到了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拨乱反正的历程。(随笔2009.5期 黄一龙《奴性的死敌(外一篇)》)

❹ 这是窦娥唱的著名曲子,“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旦角的唱段,赵(景深)先生反串,在“四人帮”被打倒没几年、拨乱反正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个中深意。(文汇报2011.5.8翁敏华《大煞风 一往情 倚老卖》)

❺ 但是30年前,如果大家都强调法规的话,就没有深圳特区。再往前,在“两个凡是”的框架下,中国也不会有改革,不会有拨乱反正。任何重要的改革都是越过法规的,如果强调不能越过,那就不能改革了。(东方早报2011.6.1《早报专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❻ 从70年代末开始,清理了相当一批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作为“拨乱反正”的题中应有之义,大约随着“拨乱反正”中心工作的宣告完成,也就已经告一段落了吧。(邵燕祥《我代表我自己·戏说冤案》)

❼ 在拨乱反正后的新时期,重新重视知识分子,吸收知识分子入党,不需任何人建议和提醒,已是势所必然。(张贤亮《小说中国》)

❽ 先生长期致力于道德哲学,对此乱象有较他人更刻骨的体认。先生以为拨乱反正主旨在于收拾人心,而我却以为要在制度上脱胎换骨。与先生争辩,偶有言语过激,先生也不以为忤,总是静静地听我陈述,若觉我乖谬过甚,先生的救治也是引经据典,或示我以必读之书。(赵越胜《燃灯者·辅成先生五》)
【新义二】 近来多借指纠正错误,以恢复正确的东西和事理等。一般用于纠正比较重大的错误。
【例】
❶ 回顾历史,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充满了艰难曲折,令人惊心动魄,但是,通过不断“拨乱反正”,我们正在稳步地进入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青岛新闻网2005.10.17)

❷ 兰氏(兰晓龙)三部曲(《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为荧屏上的男人形象进行了拨乱反正。女性观众开始着迷这些话糙理不糙的纯爷们。(南方人物周刊2010.1.18钱德勒《〈生死线〉话唠爷们》)

❸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越来越严重,医疗异化为一门生意。而这次“回归公益性”、“管办分离”,实在是一次“拨乱反正”。(重庆日报2010.2.25《新医改实在是一次“拨乱反正”》)

❹ 地方政府回购经营性公路收费权,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这可以说是一种“拨乱反正”,是让公路真正姓“公”的开始。(中国青年报2011.5.20《经营性公路卖出容易赎回难》)

❺ 一年后,红研所人文本三版,也改变以前的署法而题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此书发行量不少,于是不久便听到有读者批评,以为如此改署搞乱了读者思想,因为大多数人至今认为是高鹗续书。我明确地肯定红研所本的改署是对的,不是造成混乱,而应该是“拨乱反正”。(文史知识2011.6期 蔡义江《〈红楼梦〉续书答客问》)

❻ 对于“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之类的话,王旭明则表示,更不应该在发布会上说。王旭明直言:“你回答得都非常不准确,还夹杂一些情绪化表达,使受众反而还产生一系列新疑问,这样就没有达到新闻发布会拨乱反正,厘清事实的目的。”(东方早报2011.8.17《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 王勇平比很多不敢张嘴的要优秀得多》)

❼ 不过,“魏蜀吴”的称谓早已约定俗成,今天没必要再拨乱反正。(咬文嚼字2011.9期《三国是“魏蜀吴”,还是“魏汉吴”?》)
【辨说】 “拨乱反正”原是一条旧成语,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文革”结束之后,为纠正“文革”错误,改变当时社会混乱局面,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这条成语频频见诸报端,成了那一时期内很流行的一条成语。现在一般把“文革”之后的1977—1981年这一段时期称为“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时期。当时热用这条成语,原是针对“文革”而言的,用的就是这条成语的旧义,意谓要把“文革”搞乱的原先正常的社会秩序再纠正过来。现在使用这条成语,其意义已经有所扩大,可泛用于纠正一切乱象和错误等。
【结构分析】 动词性述宾联合结构。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ɡ

❶ 原指治理乱世,恢复正常秩序。
❷ 后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东西。拨: 平定,治理。反: 返回。也作“拨乱反治”、“拨乱为治”、“拨乱兴治”、“反正拨乱”。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ɡ

【解义】 拨:拔除,治理。反:返回。治理混乱,返回正道。
【例句】 这里被搞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人心涣散,纪律松弛,急需~,全面进行整顿。
【近义】 光复旧物、匡俗济时
【反义】 混淆黑白、沧海横流

拨乱反正bo luan fan zheng

拨:治理。反:通“返”,返回。治理混乱的局面,返回正常的秩序。
【也作】拨乱反治 拨乱兴治
【近】正本清源 拨乱兴治
【反】将错就错 积重难返

拨乱反正 百废待举bō luàn fǎn zhèng;bǎi fèi dài jǔ

拨:治理;反:恢复;正:正道;废:指废置的事业;举:兴办。形容整顿混乱的局面,使恢复到正常轨道,各项废置的事业都有待重新兴办起来。刘绍棠《二度梅》八:“革命的路很长,个人的生命有限,~,不应把有限的生命沉湎于悲怀过去,而应全力以赴,奋然前进。”


拨乱反正 继往开来bō luàn fǎn zhèng;jì wǎng kāi lái

拨:治理;反:恢复;往:前人的事业。治理混乱局面,使国家走上正轨;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美好的未来。陈其五《两代人的心是往一处想的》:“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的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四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任务。”


拨乱反正 正本清源bō luàn fǎn zhèng;zhèng běn qīng yuán

本、源:树根和水源,喻根本。治理混乱,使国家走上正轨,要从根本及源流上解决问题。韩幽桐《坚持实践标准开展法学研究》:“分清了被他们搞乱的思想是非、理论是非和政策是非,~,突破了法学研究领域里的重重禁区,取得了重大的收获。”

拨乱反正bōluàn-fǎnzhèng

拨:治理,整治。反:回复,返回。整治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
【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的领导下,通过拨乱反正,才逐渐消除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及其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使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日益活跃起来。(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T331【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整顿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拨:除去,废除。反:返回,回复。

拨乱反正bōluàn-fǎnzhèng

〔连动〕 反,通“返”,回复。原指治理乱世,并使回复正常。后也用以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东西。语本《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张贤亮《小说中国》:“在~后的新时期,重新重视知识分子,吸收知识分子入党,不需任何人建议和提醒,已是势所必然……”
△ 用于政治斗争或纠偏。
【近义】补偏救弊
〖反义〗倒行逆施。
也作“返正拨乱”。

拨乱反正;伐罪吊民

拨乱反正;伐罪吊民bō luàn fǎn zhèng;fá zuì diào mín

【上】拨:治理。反:返回,回复。指纠正错误,治理混乱局面,使之恢复正常秩序。《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下】伐罪:讨伐罪魁祸首。吊:慰问。讨伐有罪的元凶,抚慰受难的百姓。
◆ 也作“吊民伐罪”“伐罪吊人”。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二:“及取宋,责其背约,名为伐罪吊民。”
【综】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秩序;讨伐有罪的元凶,抚慰受难的百姓,以稳定社会,赢得民心。
【例】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从此拨乱反正,伐罪吊民,治理整顿,发展经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 爱才好士;尊贤使能   陈力就列;论功行赏 ☛

拨乱反正bō luàn fǎn zhèng

拨: 除去,治理。反: 同“返”,返回。指治平乱世,回复正常。《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0: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