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贝世界
由电子传播媒介复制的社会意识形式。即由大众传播媒体形成的精神世界,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对感性世界的模写和抽象。大众传播媒体包括书、报、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打印机和电话、传真等通讯工具同电视的结合,使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拷贝世界不是媒体对感性世界的简单模写和复制,而是依据一定的信念,一定的态度,对感性世界的加工和制作。印入拷贝世界的是活动的主体的内部状态在书中、画面、显象管上的表现。拷贝世界提供给人们的,不是感性世界那种实在的事件(人和物)本身,而是符号群;因此,人们与拷贝世界的接触,不是感官的,而是超感官的,不是实际体验,而是心理体验。心理体验具有幻想性和内隐性。幻想性是指人们对拷贝世界中典型事件的体验方式。经过加工的典型事件是复制或虚构的,是现实生活中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但它却让人身临其境,供人分享,而这种分享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是伴随情感和欲求而产生的幻想。拷贝世界的作用是深入内心,深入意识底层,把拷贝世界给予的典型事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生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