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火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主要由硝石、硫黄、木炭或其他可燃物组成。是一种点火后能迅速燃烧或爆炸的混合粉末。由于硝石、硫黄等物是中国古代治病的药物,混合后容易点燃著火,所以叫做火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 汉朝以前,人们已经知道硝石、硫黄是两种金石药物。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当时炼丹家已作过火炼硝石的试验。炼丹家在火药发明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硝石、硫黄和硫黄的砷化物都是炼丹术中常用的药物。 隋末唐初医学家、炼丹家孙思邈(581-682)和炼丹家清虚子,利用“伏火矾法”使用硫、硝、马兜铃、皂角子等药物炼丹时都发现,硝石、硫黄和炭化的皂角子或马兜铃粉三者混合后,具有燃烧、爆炸性能,从而发明了原始火药。 最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以前已经发明了火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