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排中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排中律pái zhōng lǜ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之一。1928年余家菊等编《中国教育辞典》:“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 即不容间位律,谓是与非必居其一,不为甲便为非甲也。”排中律曾经也称“除中律”。

排中律

排中律

形式逻辑的一条基本规律。内容为: 同一思维过程中,必然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又称“不容间位律”。排中律的公式为:“A或者非A”或“并非(不是A且不是非A)”。这里,“A”与“非A”只表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公式表示: 同 一思维过程中,A与非A的虚假性互不相容,两者不可共存。否定A就要肯定非A,或者否定非A就要肯定A,二者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否定A和非A。所谓“排中”,就是指不容许存在同时否定A和非A的第三种情况。排中律实质是思维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不能同假,否定一方必然肯定另 一方,若同时否定,必然导致同时肯定,同样存在逻辑矛盾。排中律的要求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否定某个思想,就不能同时又否定其矛盾思想。违背排中律的要求,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排中律的作用是保证思维具有明确性,避免出现含糊其词。思维具有明确性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排中律具有公理的性质,所揭示的思维间的必然真假联系,是进行间接证明的逻辑基础。运用排中律能够识别“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可以直接用来驳斥谬误与诡辩。排中律与矛盾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以思维之间的矛盾关系为客观基础,并都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进行限定。两者都是从不同方面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矛盾律侧重指出矛盾关系的思想不能都肯定,肯定 一方就不能肯定另一方,以消除“A且非A”形式的不确定思维; 排中律侧重指出矛盾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否定,否定一方就不能否定另一方,以排除“不是A且不是非A”形式的不确定思维。两者的区别是: (一) 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思想,排中律只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二) 逻辑要求和违背要求的逻辑错误不同。矛盾律规定对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都肯定,否则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排中律规定对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否定,否则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三) 在论证中的地位不同。矛盾律是间接反驳的逻辑基础,排中律是间接证明的逻辑基础。排中律的正确作用范围是:(一) 排中律是构造思维形态的规律,不是关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只限定思维本身,要求排除非此非彼的不确定思维,并不要求排除客观对象在发展过程中非彼非此的过渡状态。(二) 排中律不限定由虚假概念充当主项的、形式上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不限定由无意义的语句构成的形式上具有矛盾关系的语句。(三) 排中律不适用于复杂问语。

☚ 不矛盾律   不容间位律 ☛
排中律

排中律paizhonglu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表示为:A或者非A。在传统逻辑中排中律有下列4种含义:
❶作为事物规律的排中律,意为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没有第三种可能。
❷作为思维规律的排中律,其含义是一个判断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无第三种可能。
❸作为人们认识活动规范性规律的排中律,其意义是任何人不应同时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以免出现“模棱两可”之说。
❹排中律还被当作逻辑语义规律,即任一语词或语句在同一 上下文中应表达某一思想或不表达某一思想。作为后两种含义的排中律也称为排中律的要求。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思维就会出现混乱。排中律要求思维保持明确性,但不排除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环节以及有多种状态和各种可能性。
在现代逻辑中,A∨⇁A(读作A或非A)是排中律在命题逻辑中的体现;∀(x) (F(x)∨⇁F(x))
(读作对任一个体x,x有性质F或它没有性质F),是排中律在谓词逻辑中的体现。在现代某些非标准逻辑分支(如量子逻辑、多值逻辑、构造逻辑)中,排中律不再成立。

☚ 矛盾律   充足理由律 ☛
排中律

排中律Paizhonglu

思维规律之一。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真的。这里的“互相否定的思想”是指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思想。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公式中的“A”和“非A”表示互相否定的思想,“A或者非A”说的是在A和非A两个思想中必有真实的,也即不能同假。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如果要对反映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作出断定,那就必须承认其中有真实的,而不能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为“模棱两可”。所谓“模棱两可”,即指在对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作断定同时予以否定。“模棱两可”的错误常常以一种比较曲折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其表现之一是在一个论域中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之间,杜撰出一个所谓中间概念。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既否定“A”,又否定“非A”。其表现之二是对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表面上不置可否,而是提出一个所谓的中间判断。这种情况实际上是通过中间判断来否定原来的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运用排中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排中律作为一条思维规律, 它必须是在人们对相互否定的思想有所断定的情况下,才会起作用。其次,违反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错误,具有两个根本特征:一是“同时否定”,二是否定的对象为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最后,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对“A”和“非A”作断定时并不要求具体肯定哪一个。

☚ 矛盾律   范畴 ☛

排中律

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指互相矛盾的判断不同假,必有一真没有第三种可能。要求对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一个,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称为“两不可”。

排中律

law of excluded midd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2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