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推拿与穴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推拿与穴位

推拿与穴位

穴位又称穴、腧、气穴、孔穴、穴道等,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之处,也是推拿手法作用之所。目前公认的十二经脉、任脉和督脉(十四经)的穴位有361个。不属于十四经范围而有明确位置和穴名的称为“经外奇穴”。一般说来,在上述穴位处,均可用某种推拿手法或某些推拿手法。此外,中医推拿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推拿特定穴位”。根据穴位的形状,又可以分为点状穴位、面状穴位和线状穴位。从文献记载来看,点状穴位的历史最为悠久,而面状穴位和线状穴位出现较晚。有的线状穴位是从点状穴位发展而来,如天河水。在面状穴位和线状穴位中,绝大多数为推拿特定穴位。在点状穴位中,既有推拿特定穴位,又有经穴、经外奇穴。《素问》和《灵枢》记载了在“背俞之脉”和“侠脊之脉”可用按法,但没有具体说明什么病症按摩那一个穴位。在现存的古代医学文献中,最早提到具体的穴位与推拿之间关系的是晋代葛洪所写的《肘后备急方》,它记载了在人中穴、龟尾穴和脐上三寸(建里穴)等处进行推拿,治疗卒中恶死和卒腹痛等症。其中,人中穴为督脉穴位,脐上三寸 (建里穴)是任脉穴位,而龟尾穴可以算作是最早的推拿特定穴位。后来,由于推拿的不断发展,手法逐渐增多,除了按法和摩法以外,还增加了其它多种手法。按法有可能作用在一个点上,如指按法。而摩法,尤其是掌摩法,它必然是作用在一个面上。擦法,则从一端到另一端,它作用在一条线上或一个条形的区域。由于手法的复杂和增多,以及在治疗某些病症时,因采用了在一些面上和线上进行推拿而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并且这种疗效反复被临床所证实,这就使古代医学家认识到面状穴位和线状穴位的存在。而推拿特定穴位的发展,也促使了推拿手法的复杂多样。几乎在所有的经穴上都可以用推拿手法治疗,有些穴位禁用针刺,但是却可以用适当的推拿手法。有时以指代针,用手指按压掐揉穴位,可以起到与针刺穴位相似的效果,如在合谷穴用按法治疗头痛就是如此。由于推拿手法多种多样,对穴位作用的方式比针刺或灸要复杂得多,因而,即使在同一穴位上应用推拿手法与应用针灸,两者所起的作用也就不一定相同。而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穴位来说,推拿的作用又可以由于手法的刺激频率、持续时间、深浅度、刺激的方向和角度不同而有差异。推拿对穴位所起的作用,也可因手法操作者的功夫高低及技术优劣而不同。以下举例说明推拿这些穴位的作用。
百会 督脉穴位。在本穴用推法,能清脑明目。用摩顶立成膏(见膏摩条),膏摩百会等穴,能引散热毒,治疗头风肿痒、脑热生疮和目暗赤痛等症。
瞳子髎 足少阳胆经穴位。在本穴用按法,可以治疗惊风。
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在本穴用按法,可以治疗惊风; 用揉法或指擦法,可以治疗鼻炎。
颊车 足阳明胃经穴位。在本穴用按法,可以治疗惊风; 用揉法,能治疗齿痛; 用摩法,可以治疗口僻。承浆 任脉穴位。在本穴用掐法,可以治疗惊风及口眼歪斜。
睛明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本穴以指揉法,为防治中小学生近视的一种方法。
下关 足阳明胃经穴位。指揉或指摩本穴,用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
风池 足少阳胆经穴位。按揉风池或拿风池,可以祛风散寒,治疗感冒、头痛和鼻塞等症。
(耳)风门 即手少阳三焦经之耳门穴。用两大指跪按两风门穴,称之为“黄蜂入洞”,能通气,是温法及汗法,见于《厘正按摩要术》。
璇玑 任脉穴位。以两手自璇玑穴同时分别推至两侧,称为开璇玑,能治疗发热、气急、呕吐及泄泻等症。
膻中 任脉穴位。在本穴用揉法,能宽胸理气。本穴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风门穴相配伍,能祛肺之风寒邪热,可以治疗咳嗽和气喘等症。操作时,医者以一手揉膻中穴,另一手揉风门穴,两手同时动作,各揉其穴。
中脘 任脉穴位。以手掌揉摩本穴,可以温中散寒和帮助消化,用以消除胸闷积滞。
又名“神阙”,任脉穴位。用手掌摩或揉脐,有调节肠胃和周身功能的效果,能益消化、助精神和通大便。本穴常与推拿特定穴位中的龟尾穴和七节骨穴相配伍,能止泻痢,并治疗腹胀和腹痛等症。
天枢 足阳明胃经穴位。在本穴用揉法,能化痰止咳;在本穴用推法,能通大便。
风门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本穴用揉法,以热为度,能治疗咳嗽等症。
肺俞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本穴用揉法,能化痰;用重揉法,可以治疗小儿惊风。
灵台 督脉穴位。在本穴用指压法,可以治疗上腹部疼痛。
肩井 足少阳胆经穴位。在本穴用按法或拿法,能发汗,可以止呕吐。两手柔和地交替拿两侧肩井穴,能使全身气血周流。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本穴与推拿特定穴位天河水等穴相配伍,能开胸退热。
劳宫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在本穴用揉法、掐法或运法,能开孔窍而发汗,治疗发热等症。
间使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在本穴用推法,并与外关穴相配伍时,能治疗转筋和吐泻等症。
阳溪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在本穴用推法,可以治疗小儿泄泻。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在本穴用推法,有利尿作用,《幼科铁镜》认为,推后溪穴的利尿作用,不比中药猪苓和泽泻的作用差。
大陵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在本穴用掐法,有催吐作用。
中冲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在本穴用掐法,并与推拿特定穴位心经穴相配伍,可以治疗急惊风。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穴位。在本穴用拿法,能疏通血脉。在本穴用指按法、指揉法或指摩法,可以治疗妇科疾患。
承山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本穴用拿法,能使小儿入睡,并能治疗腓肠肌痉挛。先在本穴用掐法,然后即用揉法,可以治疗小儿气喘,并能消痰痞积。
涌泉 足少阴肾经穴位。在本穴用擦法,有补肾作用;用揉法,能治吐泻。
仆参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在本穴用推法和掐法,可以治疗小儿吼喘。

☚ 小儿推拿   推拿特定穴位 ☛
000200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7 11: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