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花机
织造提花织物的机械。由布机发展而来。商代已有手工提花法,战国时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动物纹提花技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绒圈锦证明,西汉时已使用分组的提花束综装置,以及用地经和绒经分开提沉的双经轴机构。昭帝时巨鹿(今属河南)人陈宝光的妻子曾使用有120个蹑牵引线的提花机织制散花绫,精美绝伦。据东汉王逸《机妇赋》载,汉时提花机是“免耳跧伏, 若安若危。猛犬相守,窜身匿蹄。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 瀺灂其陂”。“免耳”是控制怀滚的装置,“高楼”即花楼, “猛犬”是对于引杆行筘的迭助木的形容, “游鱼衔耳”是对于综丝的形容。它已经具有机身和装造系统的联合装置,基本上具备了中国传统提花机的各种主要部件。明代提花机称“花机”或“花楼机”,结构更为完善,织造时一人专管提花(挽花工),另一人施织(织工),互相配合,完成复杂的手工操作,提花机在七、八世纪和十二世纪,先后两次传到欧洲,对欧洲提花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