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搅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搅团jiào tuǎn关中一种粗粮面食。一般用玉米面做成。先把水烧开,然后给撒玉米面粉,这时,要边搅动边撒粉,以防有圪塔出现,再煮熬熟,成为稠糨糊状就行了。此做法,关中谓“缹(fó)搅团”或叫“打搅团”。搅团缹熟后,一般有两种吃法:一是凉冷切块煎汤而食;一种是漏蛤蟆馉饳,凉调或也煎汤而食。关中人吃搅团有歌:早上“饦”,中午“团”, 晚上“蛤蟆鱼儿”烩“三鲜”。也说“缹(fó佛)搅团”。 搅团洋芋或小米、黄米加水煮得烂熟,再加面粉不断搅动而做的稠糊状食物。少年:“油泼辣子油泼蒜,辣辣地吃了一碗搅团。” 《爱情花儿》:“褂子裁成套裤了,搅团打成浆糊了。” 《寡妇种田》(贤孝):“山芋种上一田,吃个山芋搅团。” 搅团搅糰jiao3 tuan2(名)糊状食品,多用玉米粉等加水(有的还加蔬菜)搅熟而成。是穷苦人家的食物。成都一带多叫*搅搅kao2kao2-1。 搅团tɕiau53t‘uan21jiao53tuan21用米粉或玉米粉搅之成团的干粥样食物。明万历《温州府志》卷三《建置志·坊表附坊市》: “士宁坊,俗搅团巷。”此巷或以制作、出售“搅团”得名。清陈奕禧《皋兰载笔》: “隆德地贫,民食艰窘,每以时磨莜麦作麦成糊,肉汁和而噉之,以为美馔,名曰搅团。”罗世勋《西征竹枝词 (自灌赴茂谒先墓)》: “客作搅团兼打饼,只因落后每争先。”题注谓从灌县 (今都江堰市) 到茂县。民国二十四年《重修镇源县志》卷五《民生志·饮食》: “搅团,此农家饭也。其作法甚简单,用荞面入锅,以面杖搅之成团,佐以菜汤, 城中人亦尝食之。”沙汀《青㭎坡》一: “青㭎坡, 难活人, 白天吃的稀搅团,晚上睡的豌豆藤!”原注: “搅团: 用米粉或玉米粉搅成的粥一样的食物。” 搅团tɕiɔu53 t‘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