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收入支出说货币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收入支出说货币理论J·M·凯恩斯在他1936年出版的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所阐明的关于货币与社会总支出进而与总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 K·△I=△Y K=△Y/△I 因为: △Y=△C+△I 且: MPS=△C/△Y = (△Y-△I) /△Y =1-△I/△Y=1-1/K 所以: 1/K=1-MPC 投资乘数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或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边际消费倾向越大 (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其投资增加使收入增加的倍数就越大。但是,凯恩斯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心理规律,这就意味着当产量增加导致社会总收入增加以后,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总会用于储蓄。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增加的产量就会有一部分无法实现其价值,因而在继后的一段时期里引起生产的减缩和资源的闲置。因此,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引起的收入与消费间的缺口,需要靠储蓄转化为投资来弥补。 为了阐明投资对国民收入的重要性,凯恩斯建立了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他认为,社会的总收入从实物的形态可以分为消费与投资,社会总产品扣除生活消费以外的剩余即为社会的生产消费 (投资品)。于是,储蓄转化为投资成为经济均衡的前提条件。凯恩斯认为,投资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资本的边际效率,也就是预期的利润率,它是由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与其供给价格之比决定的。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折成现值应该等于其供给价格,因此将收益折为现值的折算率即贴现率,也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若以Q1,Q2,……,Qn分别代表历年的资产收益,以C代表供给价值,以rm代表贴现率,则: 式中的rm即为资本的边际效率。对投资企业来说,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分别代表他们的投入和产出。显然,只有当利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率时,投资才可能扩大。但是,客观上存在着一种由收益递减规律引发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因而只有不断降低利率,才能保持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息率的对比关系。这样一来,利率就成为凯恩斯理论体系中诱发投资的关键变量。为了分析利率对投资的重要作用,凯恩斯又建立了灵活偏好的概念。他认为,货币是最具灵活性的一种资产,持有货币能够给人们带来周转灵活的方便,满足交易、预防和投机三个动机的需要,因而放弃货币的灵活性是应该得到一定的补偿的。利率就是放弃灵活偏好的一种报酬率,它决定于货币数量与灵活偏好的对比。由于客观上存在着一种灵活偏好倾向,因而控制利率的关键还在于控制货币数量。这就是说,灵活偏好是一个内生变量,而货币供应则是一个外生变量,它是由政府金融当局所控制的一个政府变量,因而是政府调节利率水平的重要手段。 因此,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可以促使利率水平下降; 利率下降改变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刺激投资增加; 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会使社会的总支出进而总收入成倍地增长,促使经济在提高社会总收入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这就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货币对经济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过程,显然,它是以利率对诱发投资的刺激作为媒介的,利率也因此而成为凯恩斯宏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收入支出说货币理论 收入支出说货币理论money theory of income and expenditure J·M·凯恩斯在他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所阐明的关于货币与社会总支出进而与总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
因为:△Y=△C+△I 且: MPC=△C/△Y =(△Y-△I)/△Y =1-△I/△Y =1-1/K 投资乘数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或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其投资增加使收入增加的倍数就越大。但是,凯恩斯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心理规律,这就意味着当产量增加导致社会总收入增加以后,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总会用于储蓄。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增加的产量就会有一部分无法实现其价值,因而在继后的一段时期里引起生产的减缩和资源的闲置。因此,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引起的收入与消费间的缺口,需要靠储蓄转化为投资来弥补。 为了阐明投资对国民收入的重要性,凯恩斯建立了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他认为,社会的总收入从实物的形态可以分为消费与投资,社会总产品扣除生活消费以外的剩余即为社会的生产消费(投资品)。于是,储蓄转化为投资成为经济均衡的前提条件。凯恩斯认为,投资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资本的边际效率,也就是预期的利润率,它是由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与其供给价格之比决定的。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折成现值应该等于其供给价格,因此将收益折为现值的折算率即贴现率,也就是资本的边际效率。若以Q1,Q2,……,Qn分别代表历年的资产收益,以C代表供给价格,以rm代表贴现率,则: 式中的rm即为资本的边际效率。对投资企业来说,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分别代表他们的投入和产出。显然,只有当利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率时,投资才可能扩大。但是,客观上存在着一种由收益递减规律引发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因而只有不断降低利率,才能保持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息率的对比关系。这样一来,利率就成为凯恩斯理论体系中诱发投资的关键变量。 为了分析利率对投资的重要作用,凯恩斯又建立了灵活偏好的概念。他认为,货币是最具灵活性的一种资产,持有货币能够给人们带来周转灵活的方便,满足交易、预防和投机三个动机的需要,因而放弃货币的灵活性是应该得到一定的补偿的。利率就是放弃灵活偏好的一种报酬率,它决定于货币数量与灵活偏好的对比。由于客观上存在着一种灵活偏好倾向,因而控制利率的关键还在于控制货币数量。这就是说,灵活偏好是一个内生变量,而货币供应则是一个外生变量,它是由政府金融当局所控制的一个政策变量,因而是政府调节利率水平的重要手段。 因此,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可以促使利率水平下降;利率下降改变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刺激投资增加;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会使社会的总支出进而总收入成倍地增长,促使经济在提高社会总收入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这就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货币对经济发挥作用的传导机制过程,显然,它是以利率对诱发投资的刺激作为媒介的,利率也因此而成为凯恩斯宏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 累积过程理论 实际余额效应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