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政治社会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政治社会化在现代西方政治学中指政治体系通过各种途径,使其社会成员获得共同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的过程。以统治阶级的意识、利益和标准,通过家庭、学校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各种途径,有意向社会成员传授政治知识和规范,进行政治教育,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意识和政治态度。是保持或改变政治文化的手段,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已发展成一门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指社会成员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技能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认同; 是西方政治学术语之一。它包括两方面: (1) 社会经由政治社会化过程,向其成员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政治文化的认同;(2) 个人通过观察、识别和体验等多种方式,培植“政治的自我意识”。政治社会化的实施方式分暗示方式和明示方式两种。暗示方式 (或称间接社会化) 是指非政治态度的影响和传递,如儿童可能据其早年在家庭中的经验来观察和评价政治活动。明示方式是指社会公开交流有关的政治对象的信息、价值观念或感情。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 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和政治宣传等。政治社会化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使其认识到所处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并为巩固这一制度而奋斗的过程。社会或某一政治集团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如何,关系着该社会或政治集团的稳定和巩固,甚至关系到它的存亡。 ☚ 政治参与 政治社会学 ☛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一定的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化的过程。 ☚ 政治商品 政治心理 ☛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一个术语。最初由美国政治学者伊斯顿于1958年提出。1959年,美国政治学者海曼在其《政治社会化: 政治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一书中,对这一观点作了系统的论证。其内涵指对国家的公民特别是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施行“政治价值”、“政治准则”等政治文化的教育与训练。他们认为人类从婴儿开始直到成年,始终不断地从其父母、师长、同学、同事那里,以及各种社会政治环境中汲取政治文化的信息,使其形成一定的政治意识。因此,统治阶级必须将自己的政治信仰通过家庭、学校和一系列社会教育媒介,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社会化的原则对社会主义制度同样适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也应当重视政治教育与训练,使其全体成员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取得一致的认识。南斯拉夫的自治化就强调政治与社会二者复归一致。作为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其社会化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为基础,随着物质生产领域的社会化,政权的结构也将走向社会化,使政治国家的权力逐渐转移到社会,使劳动群众成为真正行使权力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主人,最后使“政治国家”转变为社会化的“自由联合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十分重要。 ☚ 权力政治 阶级 ☛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当代西方政治学术语之一。指通过个人学习政治世界知识的过程,形成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观,以及对政治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政治社会化是影响和决定个人政治态度与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社会经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使其特有的政治文化得以维持、发展或改变。每个人对政治并不是生而知之。但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与各种人的相处、学习和体验,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关于政治世界的知识。社会也通过学校、家庭、同辈团体大众传播和政治宣传等各种途径,有意无意地向个人传授政治知识,包括社会的政治规范,个人的政治权利和义务。适应社会各种政治规范、政治准则的需要,使得个人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而获得的对政治世界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不仅深深地打上了该社会政治文化的烙印,而且在今后的社会中难以改变。政治社会化将政治标准和信仰传递给下一代,政治社会化即社会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政治社会化理论,这些理论注重研究人们如何取得社会和政治的态度和信念,研究社会成员形成政治观念的过程,并注重分析社会化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不同因素。(二)政治社会化的种类。(三)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四)政治社会化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社会化研究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一门初具规模的政治学分支学科。 ☚ 政治发展 政治国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