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散文·宋金元·晁错论内容简介和鉴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散文·宋金元·晁错论》内容简介和鉴赏《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宋金元·晁错论》简析 苏轼著。见《苏东坡文集》。晁错在汉初景帝时任御史大夫,曾上书《削藩策》,主张削割诸侯王领地,以巩固中央政权。当削藩措施开始后,吴楚七国大举进犯中原,袁盎等人趁机挑拨离间,迫使汉景帝杀掉晁错。这篇史论先从时势与英雄起笔,指出天之患,在于表面上“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待形势突变,“天下患大难”,“君子豪杰之士”便挺身而出。而有的人,事到临头,却步步后退,“使他人任其责”。然后论述晁错一生。说他“尽忠为汉”而招杀身之祸,固然值得同情;但铸成晁错悲剧的原因,在于他缺乏“坚韧不拔之志”。大难当头之际,既欲求功名,又想保全自己,把最危险的打仗推给景帝,而自己却留在后方,使天下忠义之士不平。即使没有袁盎挑唆诬告,晁错也难免杀身之祸。这一事实虽无史料可证,但在论晁错之过中,表现了苏轼以天下为己任,敢冒任何风险,勇于自我牺牲,为国尽忠的精神。全篇先述理以壮势,再析事评人,把“仁人豪杰”与晁错相对照,虚实结合,说服力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