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敦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敦煌郡名,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酒泉郡置。治所在敦煌縣(今甘肅敦煌縣西)。杜篤《論都賦》:“肇置四郡,據守敦煌。” 敦煌 敦煌河西重镇。在今甘肃西部,河西走廊最西端。为丝绸之路河西段枢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从酒泉析置敦煌郡,为河西四郡之一。公元400年李暠建西凉国,为国都。北魏置瓜州,北周改鸣沙县。隋复敦煌,唐因之。宋为西夏所据。元立沙州。明置沙州卫。清先置沙州所,后改沙州卫。乾隆二十五年(1760)复为敦煌县。1987年改县为市。地处丝绸之路河西段西端咽喉。古代去西域诸道,“总辏于敦煌”。境内古迹十分丰富。除*莫高窟外,有*玉门关、*阳关遗址,还有*沙州故城、*河仓城、*寿昌城遗址,以及汉长城遗址、汉墓群等多处古迹。 ☚ 瓜州 碾伯 ☛ 敦煌 敦煌“借吉”婚俗 “借吉”指家中有人逝世正操办丧事时给儿子娶媳妇。古代敦煌流行此俗。P.2914《王梵志诗卷三》: “天下恶风俗,临丧命独车。男婚不香粉,女嫁著钗花。尸枥阴地卧,知诸是谁家?”此俗违背儒家礼教,故被指责为“恶风俗”。 ☚ 敦煌冥婚俗 敦煌少女选夫婚俗 ☛ 敦煌 敦煌古时名城。今为甘肃敦煌市。汉置敦煌郡,唐初置瓜州,元为沙州路,明置沙州卫。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置敦煌县,清雍正三年重建城,周长三里余,高一丈九尺六寸,东、西、南三面设城门,城中建鼓楼,县署在鼓楼西侧。乾隆七年于东、南、北三面加筑外郭,周五里余,东、南、北及西南设四座城门。有两关遗迹、千佛灵岩、危峰东峙、党水北流、月泉晓彻、沙岭晴鸣、古城晚眺、绣壤春耕等八景。今存莫高窟、呜沙山、月牙泉、沙州故城、阳关及玉门关故址等名胜古迹。 ☚ 兰州 肃州 ☛ 敦煌 敦煌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历史上曾为西凉国都,沙州都。敦煌历史悠久,汉代,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汉元鼎六年 (前111),仅在此设郡。十六国时,西凉庚子元年 (400),李暠在此建都。宋成帝永初二年 (421),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率二万之众,围攻敦煌,筑堤壅水,以决水灌城,西凉亡,敦煌城被屠 唐代,因其南有座鸣沙山而称沙州。五代十国时,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90),沙州长史曹义金为帅,割据,敦煌本为沙州治所,故以敦煌为都,历时120余年,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被西夏灭。宋代,敦煌又名瓜州。现敦煌故城遗迹尚存,除东西城墙为水冲圮外,其余三面仍有断续残垣。故城呈长方形,东西178米,南北1132米,城中有一座高12米的九层宝塔,为后秦遗物。相传高僧鸠摩罗什传经时,曾瘗白马于此。后人建塔以志之。敦煌以辉煌的壁画艺术、造像艺术,建筑艺术以及藏经洞中发现的经卷、文书等大量的珍贵文物而闻名世界,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学者,形成了 “敦煌学” 这一融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内容的新学科。 ☚ 西平 高昌 ☛ 敦煌 敦煌Dunhuang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甘肃省西部,党河流域,邻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兰新铁路穿过境内。全市辖2个镇,10个乡。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面积2平方公里。1988年全市人口10.9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09万人。“敦煌”这一称谓始于汉代,取盛大辉煌之意。西汉设置敦煌郡,东晋16国时改置沙州。公元400年建西凉国,以敦煌为都。北魏初废郡置敦煌镇,北周改称鸣沙县。隋大业初年复改为敦煌郡。唐置瓜州,后改为沙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敦煌郡,天祐二年(905年)节度使张承奉建西汉金山国,敦煌为王都。宋时称沙州,元置沙州路,明置沙州卫,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置敦煌县。1987年改县为市。敦煌是甘肃省重要的粮棉产区和瓜果之乡,牧业也较发达。矿产资源有芒硝、石棉、食盐、水晶、玉石、磷、锰、钒等。敦煌经过40多年建设,现在已初步形成以服务为重点的工艺美术业、采矿、化工业、农副加工业和建筑建材等新型产业。工业产品有元明粉、地毯、阳关玉杯、彩塑、水晶石眼镜、葡萄酒、水果罐头、精制食盐、水泥等,其中具有敦煌艺术特色的地毯、阳关玉杯、玉器、雕刻、工艺美术品等,深受游客青睐。主要土特产有李光杏、无核白葡萄、鸣山大红枣、紫烟桃等。敦煌是著名的游览城市,主要名胜古迹和游览点有莫高窟、阳关和玉门关遗址、月牙泉、鸣沙山、汉长城及烽燧城障、白马塔等。 ☚ 兰州 玉门 ☛ 敦煌见“鸣沙”。 敦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北尽头,南锁阳关、北控玉门关,是当年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边防重镇。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位于古城的东南部,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718米,南北长1132米,南、北、西三面仍有残垣,西北角还有城墩,城内南部有白马楼,为后秦所建。现在的敦煌县城,是清代雍正三年另筑的。 ☚ 嘉峪关 麦积山石窟 ☛ 敦煌 敦煌大型画册。敦煌研究院编,甘肃人民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联合于1990年7月出版。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敦煌历史与艺术的大型综合性图录,共选图片293幅,论文4篇,图片说明287条。画册以前所未有的图版和精良的制作工艺,用实物勾勒出了中世纪敦煌文明的轮廓。文字部分,段文杰先生撰写了《前言》和《敦煌壁画的内容与风格》;史苇湘撰写了《敦煌史略》;施萍亭的论文《敦煌研究院藏〈酒帐〉研究》和李永宁、刘忠贵的论文《〈三国志·步骘传〉写本残卷考释》。图版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敦煌艺术。精选敦煌壁画与彩塑图217幅。系列介绍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制作的经典作品, 基本囊括了能代表敦煌艺术水平的重点作品。第二部分:敦煌文物。选出敦煌地区出土文物和古长城及烽燧遗址图版29幅。第三部分:敦煌遗书。共41幅。有东晋 《三国志 ·步骘传》写本残卷,《大般涅槃经卷》片段,北朝的佛说悔过经,佛说幻土仁贤经等,唐代的 《妙法莲花经》、地志写本、唐奴婢买卖市卷副本等,古藏文诗歌和古藏文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宋代酒帐等。第四部分:敦煌莫高窟外景。有6幅照片图版。 ☚ 敦煌说唱文学作品选注 敦煌艺术之最 ☛ 敦煌古郡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郡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县西)。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西界置有玉门关和阳关,为两汉至南北朝时中原与西域交通的门户。 敦煌❶地名。在今甘肃敦煌市西。西汉武帝时置敦煌县。 敦煌亦作“燉煌”。西漢武帝(劉徹)時,於甘肅省置河西四郡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敦煌郡位於河西走廊西端,在陽關、玉門關之外,漢時之萬里長城以此為終。敦煌嘗為緑洲之城,自漢以來,是中原與中亞之交通門户、聯繫東、西方文化之樞紐,長時繁榮。漢張騫通西域,唐玄奘求經天竺,皆經此道。西域久為匈奴所據,為其屯兵之地。五胡十六國時,屬西凉之都,稱“沙州”、“瓜州”。迄宋。屬西夏之領地,後一時隸於元、明,雖异國風貌未易,却己失昔日之生氣,漸顯衰落。南宋末咸淳十年(1274),意大利馬可·波羅旅經此地時,東、西交易之路已全絶,土民以躬耕為生計,今非昔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