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墨图
见于敦煌8世纪初年写本云气杂占(S.3326 )残卷中部,卷尾题 “其解梦及电经一卷”。该星图年代仅次于汉武梁祠石刻《北斗星图》而内容远较 “北斗七星”石刻丰富。敦煌星图把石申、甘德、巫成三家的星分别表示,以黑点示甘德的星,以橙黄色点加黑圆圈表示石申和巫咸的星。全图绘星1359颗,被公认为世界现存星图中星数最多且最古老的一幅。星的标位采用两种画法: 赤道区域用圆柱投影,按月分12段画出,中间夹说明文字; 北极附近以天际为中心将球面投影于平面,类似近代墨卡托投影。这两种画法为我国人民的科学创造,较国外类似投影法早800余年,也由此证明我国绘制星图的悠久历史。李约瑟博士对此图予以高度评价,称其为一切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星图中最古老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