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民丛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民丛报

新民丛报

半月刊。1902年初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主编。刊名取《大学》“新民”之义。是维新派推行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刊物,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抨击封建顽固势力,对知识界有较大影响。除政论外,每期均刊载诗歌、小说和文艺论著等。曾发表梁启超的《新民说》《新罗马传奇》和翻译小说《十五小豪杰》以及《饮冰室诗话》等。1903年后因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曾遭到《民报》的批判。该刊在推行“新民体”散文中曾起过很大作用。1907年11月停刊。共出96期。

☚ (二)期刊   新小说 ☛

新民丛报

中国近代戊戌变法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刊物。1902年2月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任主编,重要文章多出自梁手。其撰稿人还有康有为、黄遵宪、蒋智由等。至1907年冬停刊,共出96期,后有汇编本。1905年前,《新民丛报》宣传渐进改良思想,提倡自由平等,兴民权,赞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抨击帝国主义,进行思想启蒙,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影响颇大。1905年之后,随着民主革命思想为越来越多人接受,改良主义道路被唾弃,《新民丛报》也在同革命派的论战中,影响渐消,读者锐减。在近代伦理思想发展中该报有重要影响。它提出并论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新民”救国的思想,提出了道德革命口号和“道德之立,所以利群”的观点,阐述了公德在“新民”中的地位,并对公德和私德、权利和义务、自由和服从、自尊和尊群、利己和利他等新民伦理范畴作了详细论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抨击,批判了束身寡过主义,主张采群教之长,光大孔子,把新旧道德调和起来。

《新民丛报》

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的清末维新派机关报。半月刊,32开120页一册,铅印。因发表梁启超的《新民说》而大受欢迎,销数高时超过1万份。1907年11月20日出至96期自行停刊。

新民丛报

039 新民丛报

戊戌政变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902年2月8日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主编。半月刊。每期约40页,先后有数千种栏目。印有精美的图画。以宣传君主立宪为中心内容,前期标榜以提倡民权为宗旨,强调报刊的监督作用。后期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革命派报纸《民报》展开激烈论战。以大量篇幅广泛介绍西方学术思想,对当时知识界影响很大。梁启超所进行的对报章文体的改革,至此更为成熟,他在该报所写文章被称为“新民体”,文界一时竞相仿效。销数最高时达到13000份。1907年11月20日停刊,共出96期。

☚ 亚泉杂志   大公报 ☛
新民丛报

新民丛报Xinmincongbao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2月在日本横滨创刊。为半月刊,共出版96期。主编梁启超,撰稿人主要有韩文举、蒋智由、马君武等。分图画、论说、学说、时局、政治、史传、中国近事、海外汇报、教育、小说等栏目。初期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 宣传变法维新, 鼓吹君主立宪。并力倡“民族主义”, 激烈抨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加之, 文章新颖, 语言明快, 文笔犀利, 在这个时期深受读者欢迎,销量日增。但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喉舌的《新民丛报》,却坚持立宪保皇的政治立场, 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连篇累牍地发表鼓吹改良、反对革命的文章。1906年4月,《民报》第3号便以号外形式,发布了 《 〈民报〉与 〈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全面披露了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的原则分歧,就革命与保皇、民主立宪与君主立宪、‘土地国有’等问题展开论战。从而廓清了改良派散布的谬论, 彻底揭露其保皇派的丑恶嘴脸,使民主革命逐渐深入人心。《新民丛报》遂于1907年停刊。

☚ 民报   徐锡麟 ☛

新民丛报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报刊。1902年2月8日创办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主编。以宣传君主立宪为中心,内容广泛。1905年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报》展开论战失败。1907年停刊。

新民丛报

《新民丛报》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重要刊物。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保皇会主办,股份经营,华侨资本家冯紫珊为发行人,梁启超主编,梁赴美游历期间,一度由蒋观云主编。半月刊,32开本,每期120页约6万字。有论说、学说、时局、史传、教育、学术、小说、名家谈丛、国闻短评、海外汇报、海外奇谈、新知识之杂货店等栏目,重要文章大都为梁启超撰写,其他撰稿者有马君武、康有为、麦孟华、徐勤、韩文举、欧榘甲、杨度、徐佛苏、黄遵宪、严复等。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鼓吹渐进,对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不再象《清议报》那样进行猛烈抨击。前期以“新民”,即开发民智、教育民众、培养国民公德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刊载了许多评述亚里斯多德、康德、笛卡儿、培根、孟德斯鸠、卢梭、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边沁等人学说的文章,提倡摆脱封建奴性,树立资产阶级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养成“自尊”、“进步”“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向上的精神,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以及历代封建帝王利用孔教,箝制人民思想,推行愚民政策的罪行,客观上做了许多思想启蒙工作。发刊后迅即风行海内外,销数达万份左右。1903年以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急遽高涨,该报开始以越来越多的篇幅反对共和,污蔑革命,攻击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召致革命派报刊的批驳,1905年后曾与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展开激烈论战,经《民报》等革命报刊的揭露和批判,该刊的影响大落,发行锐减,不得不于1907年11月20日停刊,前后共出96期。该刊以“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相标榜,自称“持论务极公平,不偏于一党派”,所刊梁启超的政论,文体独具一格,被称为“新民体”,文界一时竞相仿效,在中国报刊宣传界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民说》、《新民议》、《敬告我同业诸君》等文,是该刊的代表性作品。

☚ 《新民报》晚刊   新民周报 ☛

新民丛报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清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初一日(1902年2月8日)创刊于日本横滨。半月刊。梁启超主编,发行人为冯紫珊,撰稿人有韩文举、蒋智由、马君武等。在江、浙、两湖、两广等十几个省市及美国、加拿大、朝鲜、越南等国均有销售处。每期最高发行数达一万四千份,成为当时改良派最主要的舆论阵地。初期主要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抨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宣传变法维新。曾发表梁启超的《新民说》和《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等重要论文。后在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坚持立宪保皇,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与《民报》就革命与保皇、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及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受到革命派的严正驳斥。三十三年冬停刊。共出九十六期。有汇编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17: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