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势;失事;师事;施事◉ 失势shī // shì 动 失去权势。〈例〉丢官~/ 失了势/ 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则为匹夫。〈反〉得势。 ◉ 失事shī // shì 动 发生不幸事故。〈例〉轮船因故~,数十名乘客遇难/ 飞机失了事,坠毁在山谷中。〈近〉出事。 ◉ 师事shīshì 书 动 拜某人为师或对某人以师傅的礼节相待。〈例〉(白贞甫)尝~阳明先生,学该群籍/ (韩)信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之。 ◉ 施事shīshì 名 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即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例〉“电灯亮了”“爸爸回来了”“苹果被弟弟吃了”中的“电灯”“爸爸”“弟弟”都是~者。〈反〉受事。 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参见“施受关系”。 施事 施事句子里发出动作的事物。如:“作家写小说”中的“作家”,“门口蹲着一对大狮子”中的“狮子”。施事不等于主语,但主语中有不少是施事者。 ☚ 单句 受事 ☛ 施事 施事句子里发出动作的人或事物。如《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句中“大叔”“夫人”就是施事。 ☚ 起词 谓语 ☛ 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论语·先进》: “子路率尔而对。”“对”这个动作由“子路”发出, “子路”就是“对”的施事者。施事并不等同于主语,主语是就句子结构而言的,施事是就意念而言的;施事者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宾语。参见“施事宾语”条。 施事 施事传统语法学用以指语义上主语同谓语、宾语同动词的施动关系,即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活动着的主体事物。范晓《试论语义结构中的主事》: “施事,是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活动着的主体事物。”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 “奇虹在笑” “猫在叫”“狗咬人” 中的 “奇虹” “猫”“狗” 便是。活动着的主体,如“火车奔驰”“乱云翻腾”中的“奔驰”“翻腾”即是。施事是动作动词组成动核结构时所联系着的不可缺少的动元,所以它总是和动作动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参见 “主事”“受事”。 ☚ 主事 受事 ☛ 施事句中发出动作的人或事物。如“他来了”里的“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