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装配化是指建筑物所需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板、屋架、砌体等由固定的或临时的加工生产,或在现场就地制作,然后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它可分为某种工种工程预制装配化普及程度和综合装配化程度两个指标。计算公式分别为:
施工装配化程度
亦称“施工装配化水平”。一定时期 (通常为 一年) 的建筑施工活动中,采用装配式方法施工所占的比重。是说明建筑生产现代化和装配式施工普遍程度的统计指标。施工装配化是把建筑物所需的各种结构件,如柱、粱、楼板、墙板、屋架、门窗等,集中在加工厂进行生产,或在现场就地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用组装的方法装配成建筑物。我国目前装配化施工方式主要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采用。其中,按其结构件预制和装配程度的不同,包括: (1) 全装配建筑,如装配式大板建筑,把房屋的全部结构件完全集中在构件加工厂或现场进行预制,而后运到现场组装。(2) 非全装配建筑,如框架轻板建筑,采用定型钢模浇制柱子,而梁、楼板、墙板等全由加工厂或现场预制,而后进行装配。房屋建筑物的墙体等仍采用砌筑方法,只有部分工程采用预制装配方法完成者,不作为装配化施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装配化程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式 (1) 为全装配房屋施工装配化程度; 式 (2) 为非全装配房屋施工装配化程度。在实际统计工作中,通常只按全装配房屋建筑来计算施工装配化程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