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儀仗旗部 > 旌節旗 > 旄節 旄節 máojié 亦作“毛節”。古代使者所持之符節,以旄牛尾爲飾,用作信物。《史記·秦始皇本紀》:“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張守節正義:“旌節者,編毛爲之,以象竹節。《漢書》云‘蘇武在匈奴牧羊,節毛盡落’是也。”古代鎮守一方之軍政長官也擁有旄節以作爲權力的象徵。《新唐書·楊汝士傳》:“開成初,由兵部侍郎爲東川節度使。時嗣復鎮西川,乃族昆弟。對擁旄節,世榮其門。”明·夏完淳《大哀賦》:“蘇屬國之旄節終留,庾開府之江關水棄。”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節 > 旄節 旄節 máojié 亦作“髦節”、“毛節”。漢代使臣所持之信物。以竹爲柄,以牦牛尾爲垂飾,故稱。後亦爲鎮守一方之重臣所執。《後漢書·孔融傳》:“曰磾以上公之尊,秉髦節之使,銜命直指。”唐·獨孤及《送李賓客荆南迎親》詩:“毛節精誠著、銅樓羽翼施。”《新唐書·楊汝士傳》:“繇兵部侍郎爲東川節度使,時嗣復鎮西川,乃族昆弟,對擁旄節。”宋·高承《事物紀原·旗旐采章部》:“漢文有旄節之制……然則節自周始,而旄節則起於漢也。”參見本類“旌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