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基础
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较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无氧耐力的运动时间较速度项目长,运动强度较耐力项目大,运动中呼吸循环系统难以供应充足的氧气,机体所需能量主要由糖酵解方式供给。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因素有:
❶肌肉的糖酵解能力。这主要由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和糖元含量所决定。乳酸脱氢酶活性高,糖元含量多,则可在相对缺氧的情况下,以糖酵解方式生成较多能量供机体利用。无氧训练可使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提高,糖元含量增多,糖酵解能力增强,有较高的无氧耐力。
❷血液缓冲酸性代谢产物的能力。在无氧耐力项目运动中,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具有增加血液酸性的作用,此时血液中碱性缓冲物质与乳酸反应,使血液的酸碱度变化很小,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机体能在大量动用糖酵解供能的情况下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所以,血液缓冲酸性代谢产物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无氧耐力水平。经常运动的人血液缓冲能力高于普通人。
❸脑细胞对血液酸性增加的耐受能力。虽然一些进入血液的酸性代谢产物可被缓冲,但由于无氧耐力项目运动时间较长,强度较大,乳酸的产生量较多,所以,血液的酸性仍会有所增加,这将明显地影响脑细胞的工作能力,导致中枢疲劳。不同的人脑细胞对血液酸性增加的耐受能力有一定差异,经常进行无氧训练的人,脑细胞的这种耐受能力较强,因而能在较大运动负荷下较长时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