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昆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昆仑❶国名。1、见于中国唐朝史籍记载。故地似在今缅甸萨尔温江口一带地区。2、见于中国宋朝史籍记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部。 昆仑kūn lún❶昆仑山。韩愈《杂诗》之三: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昆仑kūn lún指仙山、仙境;或指极高之处;也借指帝宫楼阁等。《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旧题汉·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号曰崐崚,在西海之戍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山三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颠。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水经注·河水注》:“《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增(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鲍溶《怀仙》之一:昆仑九层台,台上宫城峻。储光羲《杂诗》之一:西游昆仑墟,可与世人违。杨于陵《赠毛仙翁》:昆阆无穷路,何时下故山。 昆仑 昆仑双月刊。1982年3月创刊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昆仑》编辑部编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该刊是以发表军事题材文学作品为主的大型文学刊物。以登载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为主,也刊载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和文学评论文章。辟有“昆仑揽胜”“昆仑风”等栏目。是体现我国当代军旅文学创作水平的重要刊物。 ☚ 特区文学 当代文艺思潮 ☛ 昆仑 昆仑张伯端《西江月》:“河车不敢暂停留,运入昆仑峰顶。”道教内丹名词,指头顶泥丸穴,又指脑海,为人身百骸之巅,脑足则髓满,诸脏腑精气无不足也。 ☚ 婴儿 紫电 ☛ 昆仑kūn lún酒器。李商隐《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锁香金屈戍,殢酒玉昆仑。” 昆仑 昆仑我国神话系统里最重要的神山。屈原《天问》:“昆仑悬圃,其凥安在?”王逸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元气所出。其巅曰悬圃,乃上通于天也。”《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史记·大宛传》引《禹本纪》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 ☚ 披褐振金 昆明池 ☛ 昆仑❶〈隐〉旧时粤剧戏班指手表。 昆仑kūnlún山脉名,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东到青海省。 昆仑kūn lún古代神话中的昆仑山,即今祁连山。《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墟在西北,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门,门有开明之兽守之。”又《西山经》:“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淮南子》、《水经注》等书记载有关昆仑山的神话较详。《天问》:“昆仑县圃”。王逸注:“昆仑,山名也,在西北,元气所出。”金开诚校注:“昆仑,这里指神话中的昆仑山,据说是一座上通于天的仙山。”又有以具体地方实之者。《汉书·地理志》金城临羌县有“昆仑山祠”,唐人撰《括地志·肃州》“酒泉”下云:“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朱熹《楚辞辩证》云:“《博雅》曰:‘昆仑虚,赤水出其东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弱水出其西南陬。……’《后汉书》注云:‘昆仑山在今肃州酒泉县西南,山有昆仑之体,故名之。’二书之语,似得其实。”(《后汉书》注见《孝明帝纪》)孙作云《天问研究》:“昆仑,山名,即今之祁连山,主峰在甘肃酒泉西南。”《哀时命》:“愿至昆仑之县圃兮。”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山川 > 昆侖2 昆侖2 kūnlún 傳說中東南方山名。其西部支脈有不死山,上有不死樹,爲不死民所居處。其東有疇華之野,堯時羿除民害誅鑿齒於此。《山海經·海外南經》:“[岐舌國]在不死民東。昆侖虚在其東,虚四方……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昆侖虚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郭璞注:“虚,山下基也。”此言昆侖山主峰。畢沅云此即東海方丈山,非。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頭 > 頭 > 崑崙 崑崙 kūnlún 道家對頭的稱謂。《黄庭内景經·若得章》:“太一流珠安崑崙。”梁丘子注:“《洞神經》云:‘頭爲三臺君,又爲崑崙。’”《黄庭外景經·中部經》:“崑崙之上不迷悟。”務成子注:“崑崙,頭也。”《雲笈七籤》卷十七:“眼爲日月,髮爲星辰,眉爲華蓋,頭爲崑崙。” 昆仑kūn lún旧时广东粤剧行业谓手表。 头脑【同义】总目录 昆仑头脑 昆仑 昆仑脐的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梁丘子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昆仑,一名特枢。” ☚ 太渊 特枢 ☛ 脐【同义】总目录 脐昆仑太渊特枢 昆仑 昆仑道教语。头脑的别名。《云笈七签》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昆仑。”又卷十七:“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 ☚ 高台 仙人盖 ☛ 昆仑 昆仑传说中的神山。《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郭璞注:“天帝都邑之在下者也。”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引《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大荒西经》记,西王母居昆仑。宋崔伯易《感山赋》:“夫坤厚之势,犹一人之体,昆仑为之首。” ☚ 昆阆 昆仑之墟 ☛ 昆仑kūn lún〖名词〗 昆仑山名。《穆天子传》:“遂宿于~之阿。”《楚辞·离骚》:“邅吾道夫~兮,路修远以周流。”(邅zhān:改变方向。) 腹部 腹部腹(~腔;~壁;~膜;腹胪;腹囊) 肚(肚腹;肚子;~皮;~肠;小~) 脾家 杜家村 ☚ 臀部 手 ☛ 昆仑❶经穴名,代号BL60。出 《灵枢 · 本输》。别名下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经 (火)穴。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布有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 以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 或艾条灸5~10分钟(图86)。 图86 昆仑K′unlun系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足外踝的后缘与跟腱之间,平外踝的中点处取穴。施针时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腰背痛、坐骨神经痛、难产、下肢痛、小儿抽搐等。 昆仑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位于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痫证,难产等。直刺0.5—1寸;可灸。 昆仑 昆仑足太阳膀胱经穴。取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处(见图2-1-3)。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刺灸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麻胀。艾炷灸3~7壮;艾条灸5~50分钟。 ☚ 承山 涌泉 ☛ 昆仑文艺期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的,以发表军事题材文学作品为主的大型文艺刊物。1982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昆仑昆侖kūn lún水之源,喻方术之源。《赤水玄珠·序》:“夫饮水者,必穷其源,轩岐遗经,非方术之昆仑乎?” 昆仑kūnlún经穴名。代号BL60。出《灵枢· 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位于足部, 当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项强、滞产、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踝关节疾患等。直刺0. 5 ~0. 8 寸。灸5 ~10 分钟。 昆仑 昆仑B60Kunlun足太阳膀胱经穴。首见《灵枢·本输》。别名下昆仑。为本经经穴,又是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位于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的中点凹陷处。正坐或卧位取之。局部有腓骨短肌,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并有腓肠神经。一般直刺0.5~0.8寸。针后局部及足趾部痠胀。孕妇禁针。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 跗阳 仆参 ☛ 昆仑kun lunthe Kunlun Mountains 昆仑神话中的山名。《离骚》: “邅吾道夫昆仑兮。”王逸注:“《河图括地象》言,昆仑在西北,其高万一千里,上有琼玉之树也。”《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注: “天帝都邑之在下者也。”又《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郭璞注:“皆谓其虚基广轮之高庳耳。自此以上二千五百余里,上有醴泉华池,去嵩高五万里,盖天地之中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