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代户口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代户口制 明代户口制明代制定的户口制度。《明史·食货志一》: “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贴给之民。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及郊祀,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荐之天,祭毕而藏之。洪武十四年 (公元1381年) 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110户为1里,推丁粮多者10户为长,余百户10甲,甲凡10人。岁役里长1人,甲首1人,董1里1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10年1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编为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附10甲后为畸零。僧道给度牒,有田者编册如民科,无田者亦为畸零。每10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册凡4: 1上户部,其3则布政司、府、县各存1焉。上户部者,册面黄纸,故谓之黄册。年终进呈,送后湖东西2库庋藏之。岁命户科给事中1人、御史2人、户部主事4人厘校讹舛。其后黄册纸具文,有司征税、编徭,则自为一册,曰白册云。凡户3等: 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辅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漏口、脱户,许自实。里设老人,选年高为众所服者,导民善,平乡里争讼。其人户避徭役者曰逃户。年饥或避兵他徙曰流民。有故而出侨于外者曰附籍。朝廷所移民曰移徙。” “户口之数,增减不一,其可考者,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户10652870,口60545812。弘治四年 (公元1491年) 户9113446,口53281158。万历六年 (公元1578年) 户10621436,口60692856。” ☚ 明代土地制 明代东宫监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