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曲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曲论

曲论

戏曲论著。明何良俊作。系后人从其《四友斋丛说》中辑录有关戏曲部分成书。邓实曾将此书与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谈戏曲部分合刊为《何元朗徐阳初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刊印时始用今名。主要谈北曲,对元代诸大家均有论断。

☚ 曲藻   四友斋丛说 ☛
  • 概念术语
  • 古代曲论家
  • 近现代曲论家
  • 古代论著
  • 近现代曲学研究
  • 海外曲学研究
☚ 金坛太平天国建筑彩绘戏文画   概念术语 ☛

曲论

曲论

戏曲论著。❶明何良俊著。系后人将何良俊著《四友斋从说》卷三七《词曲》部分摘出独立成书出版。何良俊在曲论中提倡“本色语”。他认为词简淡、情真切即是本色语。他主张曲文的“声”重于“辞”:“宁声叶而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这种认识是后来沈璟戏曲格律学说的先声。何良俊的戏曲评论,如对《西厢记》、《琵琶记》的评价,对“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德辉作品的推许,对少数民族作家李直夫的关注等等,都很有特色。
❷明徐复祚著。系后人从徐复祚著《三家村老委谈》(又名《花当阁从淡》)中辑出论曲部分成书。徐复祚曲论主要内容是作家作品评论,在评论中贯穿着他的创作主张,其核心是极力鼓吹戏曲的本色当行。为此他推许南戏《拜月亭》,称该剧“宫调极明,平仄极叶,自始至终,无一板一折非当行本色语,此非深于是道者不能解”。同时他批判“文辞家”创作中卖弄才学而不顾曲律的流弊。

☚ 何元朗徐阳初曲论   四友斋曲说 ☛

曲论


曲论 - 文学词典 - 可可诗词网

曲论

戏曲论著。明徐复祚撰。徐复祚(1560—1630以后),原名笃儒,字阳初,号暮竹,别署破悭道人、阳初子、洛涌生、休休生、三家村老、忍辱头陀、悭吝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博学能文,尤擅词曲,有戏曲作品多种,以《红梨记》和《一文钱》最为著名。另有曲选《南北词广韵选》。

《曲论》系从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中辑出。《曲论》内容丰富,颇多新意,对当时及后世的戏曲创作和批评都有一定的影响。《曲论》认为:“传奇皆是寓言,未有无所为者,正不必求其人与事以实之也。”明确强调了戏曲创作的写意特性,对当时曲坛的考据之风提出了批评。《曲论》评论戏曲作品以“本色”为准则,追求元曲的本色天然,他反对王世贞从“弘词博学”、“风教”等方面评论戏曲,认为《拜月》“宫调极明,平仄极叶,自始至终,无一板一折非当行本色语。”同时,他对曲坛的“道学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香囊》以诗语作曲……丽语藻句,刺眼夺魄,然愈藻丽,愈远本色,《龙泉记》、《五伦全备》,纯是措大书袋之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对曲坛的“文辞派”也以“本色”为标准作了批评:“(《玉玦记》)极为今学士所赏,佳句故自不乏……独其好填塞故事,未免开饾饤之门,辟堆垛之境,不复知词中本色为何物。”徐复祚提倡“本色”是从戏曲艺术的独特性入手的,他认为:“传奇要使田畯红女闻之而趯然喜,悚然惧”,戏曲“出于优伶之口,入于当筵之耳,不遑使反,何暇思维,而可涩乎哉!”基于这种认识,他一方面强调戏曲语言要通俗浅易,同时戏曲创作更要“守沈(璟)先生之律”。徐复祚的理论主张是其创作经验的总结,故能切中曲坛时弊,对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

1912年邓实编《古学汇刊》摘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和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中有关论曲部分,合刊为《何元朗徐阳初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据此分辑成徐、何《曲论》二种,并从《借月山房丛钞》所收八卷本《花当阁丛谈》中辑出邓实未收之数条,作为《曲论》之附录。

曲论

曲论

明·徐复祚撰。一卷。一名 《三家村曲谈》。复祚 (1560—1630),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号谟竹、三家村老等。常熟(今属江苏) 人。徐氏有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此书即后人从中辑出有关论曲之语、编次而成。其论曲推崇沈璟,但也有自己的主见。强调作曲应发扬元曲的本色当行,以便于舞台演出,而反对雕章琢句,专在词藻的华丽上用功夫。故赞成何元朗对《瑟琶记》的批评意见,而批判王世贞对这一意见的非议,在评论《西厢记》时说:“《西厢》之妙,正在于 《草堂》一梦,似假疑真,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对于当时戏曲创作上才子佳人题材程式化的创作作风,不无积极的针砭意义。有《古学汇刊》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 曲律   诗薮 ☛

曲论

曲论。❶明何良俊撰。一卷。良俊字元朗,号柘湖,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嘉靖中贡生,以荐授南翰林孔目。因仕途不顺,弃官归隐著述。所著有《柘湖集》、《何氏语林》等。自称与庄周、 王维、 白居易为友, 名其斋曰 “四友斋”,著《四友斋丛说》,颇有影响。《曲论》即从《丛说》中摘录而成。约五千五百字。杂论作家、作品,类似札记,具体评论一剧、一曲之处,颇有可取。对王世贞等人多有影响,不失为难得的戏曲评论之作。有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本。
❷一名《三家村老曲谈》。明徐复祚(1560—1630?)撰。一卷。复祚有《一文钱》已著录。此集系从《三家村老委谈》中析出。论及戏曲及散曲创作,有一定资料价值,而且在批评、研究方法上有重要借鉴作用。中国戏曲研究院用《古学汇刊》本作底本,补以《借月山房汇钞》本《花当阁丛谈》中有关段落,而成是编,较《新曲苑》中《三家村老曲谈》略有增减。有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本。

唱论/青楼集/录鬼簿/中原音韵/太和正音谱/曲藻/四友斋曲说/南词引正/南词叙录/鸾啸小品/元曲选/曲律/曲品/远山堂曲品剧品/谭曲杂劄/曲论/衡曲麈谭/顾曲杂言/弦索辨讹/度曲须知/制曲枝语/闲情偶寄/乐府传声/雨村曲话剧话/藤花亭曲话/剧说/花部农谭

☚ 词徵   唱论 ☛

曲论

曲论

戏曲论著。明徐复祚撰。徐复祚(1560—1630以后),原名笃儒,字阳初,号暮竹,别署破悭道人、阳初子、洛涌生、休休生、三家村老、忍辱头陀、悭吝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博学能文,尤擅词曲,有戏曲作品多种,以《红梨记》和《一文钱》最为著名。另有曲选《南北词广韵选》。
《曲论》系从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中辑出。《曲论》内容丰富,颇多新意,对当时及后世的戏曲创作和批评都有一定的影响。《曲论》认为:“传奇皆是寓言,未有无所为者,正不必求其人与事以实之也。”明确强调了戏曲创作的写意特性,对当时曲坛的考据之风提出了批评。《曲论》评论戏曲作品以“本色”为准则,追求元曲的本色天然,他反对王世贞从“弘词博学”、“风教”等方面评论戏曲,认为《拜月》“宫调极明,平仄极叶,自始至终,无一板一折非当行本色语。”同时,他对曲坛的“道学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香囊》以诗语作曲……丽语藻句,刺眼夺魄,然愈藻丽,愈远本色,《龙泉记》、《五伦全备》,纯是措大书袋之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对曲坛的“文辞派”也以“本色”为标准作了批评:“(《玉玦记》)极为今学士所赏,佳句故自不乏……独其好填塞故事,未免开饾饤之门,辟堆垛之境,不复知词中本色为何物。”徐复祚提倡“本色”是从戏曲艺术的独特性入手的,他认为:“传奇要使田畯红女闻之而趯然喜,悚然惧”,戏曲“出于优伶之口,入于当筵之耳,不遑使反,何暇思维,而可涩乎哉!”基于这种认识,他一方面强调戏曲语言要通俗浅易,同时戏曲创作更要“守沈(璟)先生之律”。徐复祚的理论主张是其创作经验的总结,故能切中曲坛时弊,对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
1912年邓实编《古学汇刊》摘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和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中有关论曲部分,合刊为《何元朗徐阳初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据此分辑成徐、何《曲论》二种,并从《借月山房丛钞》所收八卷本《花当阁丛谈》中辑出邓实未收之数条,作为《曲论》之附录。

☚ 谭曲杂劄   衡曲麈谭 ☛
000007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6: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