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有关于治国的名言名句大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有关于治国的名言名句大全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诗·大雅·假乐》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
 

——《易·师》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系辞下》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左传·昭公二十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孙丑下》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治国》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民有三患: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墨子·非乐上》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兼爱下》


 治天下有四术: 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
 

——《尸子·治天下》


 苟可以治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君书·更法》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
 

——《荀子·王制》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荀子·大略》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之谓中事。
 

——《荀子·儒效》


 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吕氏春秋·贵信》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察今》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治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士无伪行,工无淫巧,其事经而不扰,其器完而不饰。
 

——《淮南子·齐俗训》


 上因天时,下尽地则,中用人力。
 

——《淮南子·主术训》


 说西施之美无益于容;道尧、舜之德无益于治。
 

——[西汉]桓宽《盐铁论·遵道》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居马上治之乎?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汉书·陆贾传》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
 

——《汉书·鲍宣传》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则王道备矣。
 

——《汉书·礼乐志》


 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
 

——[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矣。
 

——[三国魏]曹操《收田租令》


 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三国魏]曹操《置屯田令》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纳言》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
 

——[唐]魏徵《论时政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善堙川者必杜其源,善防奸者必绝其萌。
 

——[唐]魏徵《群书治要·政论》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


 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居安念危,值利思害。
 

——《新唐书·陈子昂传》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
 

——[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为国有三计: 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有不终月之计。
 

——[宋]苏轼《策别厚货财一》


 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此三者存亡之所从出,而天下之大事也。
 

——[宋]苏轼《思治论》


 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皆可得而知也。
 

——[宋]苏辙《新论下》


 治道之要有三,曰: 立志、责任、求贤。
 

——[宋]杨时《论政篇》


 修心之要三: 曰仁,曰明,曰武。治国之要三: 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后集》载司马光语


 足食足兵而人才足用,则天下不难理矣。
 

——[宋]罗大经《三足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史·岳飞传》


 善保家者戒兴讼,善保国者戒用兵。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治乱,证也;纪纲,脉也;道德,政刑,方与法也;人才,药也。
 

——[明]刘基《喻治》


 为政有三: 曰知体、稽古、审时。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


 要得天下治,只在用人。
 

——[明]高拱《本语》


 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之存亡系焉。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载朱元璋语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清]黄宗羲《原臣》


 凡治病者无定方,以能愈疾为良;治国者亦无定制,以安国乐民为善。
 

——康有为《问全国父老兄弟》


 多难可以兴邦。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我们知道要改造国家,非有很大力量的政党,是做不成功的;非有很正确共同的目标,不能改造得好的。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中国欲建巩固之国家,非大众一心,群策群力,不足以杜外人之觊觎。然此种境遇,非从心理入手不可。必人人将旧有思想全行消除,换入一副崭新思想方能成功。
 

——孙中山《在太原各界欢迎会的演说》


 人无万能,一国之重,断非一人所能独负其责,尚赖诸君同心协力,共肩艰巨。
 

——孙中山《在广州招待国会议员茶会的演说》


 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聪明治国者若具有一分聪明九分勇敢的精神,凭这一分聪明应知道历史是怎么回事,那九分勇敢必可造成一页新的历史。
 

——沈从文《尽责》


 应该在各部门设置有才干的监察人员,担任考核臣事国王的官员的行动。
 

——[印度]《摩奴法典》


 为君者,当施仁政,慎用苛罚。
 

——[古罗马]奥维德《黑海书简》


 不讲道义的政权从来就是短命的。
 

——[古罗马]塞涅卡《美狄亚》


 国王如果在一个百姓的园子里取一只苹果,臣属就会砍走一棵果树。
 

——[波斯]萨迪《蔷薇园》


 一个真正的治国者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专制政治,无论怎样正派,可以注定为灵魂的笼子、公众的牢狱。
 

——[古罗马]朗基努斯《论崇高》


 暴力是不可少的,就像医治脓疮一样,不管疮长得怎么熟,也少不了用柳叶刀来割一下!
 

——[俄国]《屠格涅夫论》


 专制政治和煽动宣传并不是治国的必要选择,自由与秩序并非必然互相排斥,知识高于威严,自由讨论是真理的生命,也是国家真正统一的生命。
 

——[英国]赫胥黎《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


 独裁者骑在虎背上耀武扬威,可就是不敢下来。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吉利沉睡之际》


 光用指令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
 

——[苏联]布哈林《论今日的取消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