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魚鼓”。木製法器,中空。其形制有二。一爲翹首捲尾之團狀魚形,大者置於佛殿,小者可執手中,於誦經禮佛時敲擊。或有漸失魚形者。另一爲大而挺直之長魚形,懸於齋堂庫堂之側,擊之以報食事或聚會僧衆。其物始見於隋唐之際,僧侣襲用至今。佛家謂魚晝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魚形,擊之以警戒僧衆書夜思道。唐·司空圖《上陌梯寺懷舊僧》詩之一:“松日明金像,山風響木魚。”《製作原始》:“隋設木魚,僧志林造。”宋·蘇轍《上元夜适勸至西禪觀燈》詩:“更到西禪何所問,隔牆魚鼓正登登。”宋·陸游《眉州郡燕大醉中間道馳出城宿石佛院》詩:“徑投野寺睡正美,魚鼓忽報江天明。”

木魚
(《三才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