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mɣ213 fu24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第二个庚日前一天,也叫终伏,三伏,共十天。末,最后、终了、末梢、末尾,末叶、末座等。末和无也同属明母,《小尔雅广诂》: “末,无也。” 无,没有,《玉篇》: “不有也。” 字通毋,《释文》: “毋犹今人言莫也。” 末、莫、无属同源字。 初伏、头伏;末伏、三伏、终伏○初伏chū fú(名)三伏头一伏或其第一天:~有雨,伏伏有雨|在北方,一到~天就开始热起来。 ○头伏tóu fú(名)初伏:~凉快二伏火,三伏无处躲|~没雨,三伏旱|~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 ●末伏mò fú(名)三伏的最后一伏或最后一伏的第一天:在北方,~以后天开始凉爽|终于熬过了~|~一过,就准备秋收了。 ●三伏sān fú(名)末伏:~后还有几个热天|~不热也闷人|~热,冬多雪|~不热,五谷不结。 ●终伏zhōng fú(名)末伏:过了~,热天就不多了 |南方的~仍然很热。 初伏←→中伏 末伏chū fú ← → zhōng fú mò fú初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头二伏的第一天。也叫“头伏”。 中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也叫“二伏”。 末伏: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叫“终伏”、“三伏”、“后伏”。 【例】 初伏启新节,隆署方赫羲。(晋·潘安仁: 《在怀县作二首》) 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夏日……烹茶分韵得嘉字》) 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 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菉豆。(《农谚》) 按夏历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南京大学天文系《天文知识》编写组:《天文知识》) 末伏last of 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the first day of the last period of the hot sea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