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被诬案
唐文宗太和五年(公元831年),权宦王守澄与郑注等诬陷宰相宋申锡与漳王通谋不轨,二人皆遭贬黜。漳王傅母(傅母为王之女师)杜仲阳受牵连,放归金陵。此时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文宗诏李德裕安置杜仲阳。诏书到时,李德裕已离开浙西,于是他致书属下李蟾(节度留后)按文宗旨意办。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三月,尚书左丞王璠、户部侍郎李汉因与李德裕有怨隙,乃诬奏李德裕重贿杜仲阳,暗结漳王,图谋不轨。文宗本以漳王(文宗之弟)德才兼备而心忌之,闻其奏大怒,召宰相及王璠、李汉、郑注等问此事。王璠、李汉极口诬李德裕。宰相路隋说:“李德裕不至有此事,果如所告,臣亦应有罪!”由于路隋的谏争,诬告者有所收敛。四月,文宗贬李德裕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月,再贬为袁州长史。路隋亦被罢相,出为镇海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