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故居
位于市区万寿路159号。普通民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现前落只剩通道,后落存正厅1间,宽6米,深9米,保持清末修葺后的面貌。李贽(1527—1602),号卓吾,泉州晋江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做过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官,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有不少与封建正统思想相抵触的进步思想,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氏文集》等,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明万历三十年(1602)被加以“敢倡乱道,惑世愚民”的罪名逮捕入狱,在狱中愤慨自刎辞世。李贽青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三十岁离家营生求职,曾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和四十三年(1564)先后两次回家料理丧事。故居曾改作李氏宗祠。清同治间修葺时,掘出刻有阴文“李贽”和阳文“卓吾”的石印各1枚,现分存于北京历史博物馆和泉州文管会。
在福建泉州南门万寿路。明代思想家、文史家李贽(1527—1602,回族)出身地。青少年时代在此度过。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李贽殉难后,改为“林氏宗祠”(因李氏原姓林)。清初改称“林李宗祠”。解放后,辟为“李贽故居”。系普通平屋三间,进深两间。今尚存正厅一间,宽6米、深9米,仍保持清末修葺之建筑形式。清同治年间(1862—1874)修理时,曾出土石质“李贽”印章两枚:一阳文“卓吾”,一阴文“李贽”。现一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存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61年定为泉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